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北方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區即將進入或已進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漸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意味著時節已是深秋。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寒 露 三 候
一候鴻雁來賓。
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
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 露 習 俗
吃蟹。
老南京關于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
也有俗話說“寒露發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
“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歷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
賞菊。
農歷九月又稱菊月。菊花為寒露節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處處可見它的蹤跡。古書記載:“九月九日,采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登高。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氣 候 特 征
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與白露時相比氣溫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為凍露,因此稱為寒露。
我國傳統將寒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
寒 露 養 生
史書記載“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由于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
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癥。
可食用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
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
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此外還應重視涂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干裂。
寒 露 詩 詞
《池 上》
(唐代)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敗荷鹡鸰圖》
(明代)唐寅
飛喚行搖類急難,野田寒露欲成團。
莫言四海皆兄長,骨肉而今冷眼看。
《木芙蓉》
(唐代)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國慶假期走后的第一天
降雨又降溫
最好帶上你的秋衣秋褲
與秋天的尾巴再來一次
美麗的邂逅吧~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巢湖郁金香高地:百萬百合國慶長假盛裝迎客
下一篇:深秋依舊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