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屯村蔬菜大棚基地鳥瞰。
從20162016年至今年至今,,王登華帶領業屯村、三樓村村民建成了55座蔬座蔬菜大棚,幫助300多名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多名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 □趙玉國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希偉通訊員劉明明
金秋,魯西大地風和日麗,美麗棗鄉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劉麗娜似乎無暇欣賞鄉村秋日的美景。作為省農科院派駐茌平區賈寨鎮梅莊村第一書記,劉麗娜從踏上這片土地開始,就把每天的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走訪貧困戶、組織義診、開展技術培訓……不到一百天的時間,這名從省城研究所“空降”魯西小村莊的女博士就迅速完成了角色轉換,成為村里百姓交口稱贊的“劉書記”。劉麗娜與省農科院派駐賈寨鎮第一書記工作隊隊員一起,撲下身子為民服務,絞盡腦汁調整當地農業種植結構,為賈寨鎮農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持續壯大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茌平區積極對接上級有關部門,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通過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和鄉賢人才凝聚工程,造就和開發了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在廣袤的田野上奏響了鏗鏘旋律。
貧困村請來省級專家團
8月21日,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雜糧創新團隊崗位專家曹其聰研究員、德州綜合試驗站站長高鳳菊等專家,來到賈寨鎮梅莊村和堤頭袁村田間,針對綠豆新品種特性、豆莢螟防治等對種植戶進行現場指導;8月28日,省農科院農產品所成果轉化科科長鞏東營、食品微生物創新團隊博士陳蕾蕾以及糧油工程創新團隊博士徐同成、邱斌一行,現場考察梅莊村大豆適應性試驗示范基地,研究下一步的幫扶工作計劃……
連日來,多個省級農業專家團先后來到賈寨鎮田間地頭,為當地農業發展把脈問診。在魯西農村,如此高規格、高密度的科技幫扶并不多見。賈寨鎮能夠得到專家團的“青睞”,與省農科院派駐賈寨鎮第一書記工作隊密不可分。
賈寨鎮是一個農業鄉鎮,大棚蔬菜和林果產業基礎較好,農業人才和技術需求也十分旺盛。今年5月初,經過茌平與省扶貧辦、省農科院等多方努力,省農科院劉麗娜、李娜娜等5名專家來到賈寨鎮,分別擔任梅莊、堤頭袁等4個省定貧困村和耿店村第一書記,為該鎮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5名省派第一書記迅速進入工作狀態。他們深入走訪調研,了解各村產業情況、主要矛盾和發展需求,并形成幫包村發展調研報告。為調整當地種植結構,他們還發揮專業優勢,從省農科院蔬菜所引進紅心白菜、大豆、綠豆等品種,開展適應性栽培示范工作。同時,他們還積極邀請省級有關專家前來考察指導,為當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此外,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省農科院派駐賈寨鎮第一書記工作隊整合2019年度產業項目資金300萬元,計劃集中在耿店村建設一批日光溫室大棚。目前,日光溫室大棚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預計10月底完工。 (下轉A8版)
(上接A1版)
職業農民活躍田間地頭
“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畝產1200斤沒問題!”9月3日,在自家玉米田里轉了一圈后,胡屯鎮陶集村種糧大戶劉全國欣喜地說。
劉全國是陶集村一名“職業農民”。2016年9月,他參加了聊城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系統學習了農業種植方面的有關知識,并取得了新型職業農民證書。“集中學習了10多天時間,收獲很大。”劉全國感慨地說,原來種地只會下笨力氣,糧食產量就是上不去,后來按照專家建議,自己在選種、施肥、澆水等方面均做了調整,產量有了明顯提升,畝均產量提高了10%。”
多次參加有關培訓后,劉全國逐漸成了陶集村科學種田的領軍人物,他的種植規模也從10幾畝增加到了40多畝。如今,劉全國還當上了陶集村科學種田指導員,他把自己總結的種糧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村民。在他的帶動下,陶集村糧食單產實現了穩步提升。
茌平區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則,持續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該區圍繞種養技術、農藥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精心設置培訓課程,注重提升學員實操能力,逐步改變了轄區農民傳統耕作觀念和落后的生產方式,為發展現代農業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茌平區發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補助資金96萬元,培訓種糧大戶以及種養大戶等新型職業農民290人、中青年帶頭人30名,參訓人數比去年增長60%。
能人帶動加速產業發展
8月28日一大早,茌平區馮官屯鎮業屯村蔬菜大棚基地旁,兩輛卡車正在等待裝車。不一會兒,20噸黃瓜和豆角裝車完畢。“滴滴——”伴隨著幾聲鳴笛,兩輛滿載蔬菜的卡車駛向了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
“業屯村的蔬菜不愁賣。村民早上摘的黃瓜,晚上就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基地負責人王登華自信地說,業屯村和三樓村55座蔬菜大棚產的蔬菜全部銷往北京市場,而且供不應求。
在蔬菜銷售行業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王登華積攢的不僅僅是財富和人脈,還有對鄉村振興的理性思考。“鄉村振興離不開富民產業,只有產業發展了,鄉村發展才有了源動力。”王登華說,為了幫助父老鄉親致富,在馮官屯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他決定在業屯村發展蔬菜大棚產業。從2016年至今,王登華帶領業屯村、三樓村村民建成了55座蔬菜大棚,幫助300多名群眾走上了致富道路。憑借出色的帶農致富本領,王登華個人先后獲得“聊城市鄉村之星”“齊魯鄉村之星”等榮譽稱號。
一個能人可以帶活一個產業。孫洪濤在肖莊鎮朱樓村建設了5000平方米的棗產品加工車間,并注冊了“愛烏及烏”“武仲”商標,帶活了肖莊鎮圓鈴大棗加工產業;楊官屯鄉楊前村“90后”小伙兒袁桂東返鄉創業,成立了聊城市滿城芳花卉苗木有限公司,打開了楊官屯鄉花卉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近年來,茌平區各鎮街認真梳理當地資源優勢,并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對返鄉創業能人提供平臺、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為他們搭建起大施拳腳的舞臺。據統計,目前,茌平區有近百名能人返鄉創業,帶動大棚蔬菜、林果、水產等多個產業迅速發展,有力助推了鄉村產業振興。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湖南永州:金色田園豐收美
下一篇:人間仙境靚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