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嶺的菜園
文/劉佳富
楊家嶺是陜北一個偏僻的小山溝,因為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領導同志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在此辦公和居住,此外中央七大也在此召開,使得這里聞名遐邇,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圣地。
在楊家嶺毛主席居住的窯洞下面有一塊小方地,靠近水溝,比較平整,土壤并不肥沃,甚至還可以看見砂礫和一些小石塊。就是在這樣一塊在南方算是鳥不拉屎、缺乏肥力甚至貧瘠的地方,毛主席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余,騰出時間挖地、壘土、播種、育苗、鋤草、澆水、施肥、捉蟲,種出一畦畦綠油油的蔬菜和沉甸甸的瓜果,那是怎樣的歡心和喜悅的事情呢?
毛主席出生在湘潭韶山沖,家里前有池塘,后有曬谷坪,小時候跟了父母在田里打禾,在塘里捉魚和挖藕,所以種幾樣小菜也應該得心應手,不在話下。毛主席在楊家嶺種菜還有些故事緣由,因為國民黨的封鎖政策,停止物資供應,延安革命根據地后勤保障非常緊張,缺衣少食。中央提出號召要求干部群眾發起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中央給每位領導同志都分配了生產任務,劃分了大小不一的菜地,唯獨沒有分給毛主席,怕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這下毛主席不高興了,認為大家都分了菜地他也要一塊,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不能剝奪他的勞動權。警衛團也拗不過他,派了一名小戰士幫主席打理菜地。
毛主席種菜確實是好把式,只見他揮舞鋤頭,不懼汗流浹背,在菜地里挖出一個個小坑,撒點雞糞、牛糞等農家肥,然后小心翼翼地將白菜苗、辣椒苗、西紅柿苗等放進去,扶正、培土、壓實,澆上一勺水。不一會兒一行行整齊的小菜苗就落地生根,充分汲取延安的陽光雨露,在毛主席的精心打理下茁壯成長,直至枝繁葉茂,瓜熟蒂落。
毛主席種的菜,按不同的季節劃分有土豆、南瓜、玉米、西紅柿,也有韭菜、白菜等時令蔬菜,除了他自己食用外,大部分他讓戰士們交給了中央機關食堂,讓和他一起并肩戰斗的戰友們分享。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招待客人。中央機關食堂用毛主席種的菜招待過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親密戰友和前線回來的同仁,也招待過來延安的友好人士和國外記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招待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
1940年6月1日晚,在楊家嶺一個普通窯洞外有一場露天宴會,說是宴會倒不如說臨時東拼西湊的晚餐而已,因為招待貴賓陳嘉庚的是毛主席自己栽種的小白菜,和腌制的蘿卜干,還有一碗土雞湯。用毛主席的話講是鄰居大娘知道有遠方的客人來,把一只正在下蛋的土雞宰了清燉,成了當晚最貴的菜肴。菜都是放在窯洞外的石板凳上,鋪了幾張舊報紙,沒酒,也沒什么觥籌交錯,一切都非常隨便自然,主席一句“來來來,請坐”,竟讓陳嘉庚差點掉了眼淚,要知道這可是旅居新加坡的愛國華僑領袖,帶著南洋廣大華僑的殷殷囑托,率團回到祖國慰問抗日軍民的座上賓?。£惣胃峭藭錾淼膼蹏先A僑,抗戰開始后,他作為“南洋華僑總會”主席,負責整個東南亞地區華僑支援祖國抗戰的工作。在他的組織領導下,廣大僑胞每個月都向國內捐錢捐物。三年以來,廣大華僑通過總會,共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多“國幣”的款項,物資無數??箲鸬纳€滇緬公路建成后,司機和修理工奇缺。陳嘉庚登高一呼,3000多名華僑青年揮別親人,冒著敵人的炮火,日夜不停地搶運軍需物資??梢哉f,沒有陳嘉庚和廣大華僑,抗戰的勝利肯定要推遲。陳嘉庚回國后首先接待他的是民國政府,按照蔣介石的指示精神成立了陣容龐大的歡迎委員會,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僑委會等20多個黨政軍重要部門組成。在財政極其拮據的情況下,列支了充足的接待資金,其中光宴請費用就達8萬元——根據中國價格史資料推算,當時這筆錢能買800頭牛!這樣,陳嘉庚在重慶的60多天里,正事沒時間做,每天被迫在各種宴會中疲于奔命。但不管什么山珍海味,陳嘉庚一口也咽不下去。他知道大敵當前的中國是多么缺錢。“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竟是戰時首都大小官員的常態,這讓陳嘉庚反感和痛苦:這樣的政府能領導全民共赴國難嗎?民族復興還有希望嗎?無奈,陳嘉庚連續三天在國民黨《中央日報》刊登罷宴聲明,這在全世界也是少見的:“在此抗戰中艱難困苦時期,望政府及民眾實踐節約,切勿消耗物力!”重慶讓他感到窒息,到滇緬公路看望過他的子弟后,盡管蔣介石不高興,陳嘉庚還是決定奔赴傳說中的延安。楊家嶺毛主席款待的一頓飯,據說只發了8塊錢,與蔣介石招待耗之800頭牛的花費來講,簡直就是天囊之別。一回到重慶,精神煥發的陳嘉庚馬上召開記者會,直截了當的告訴全國人民:延安讓我“喜慰莫可言喻,如撥云霧見青天”,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為我大中華民族慶幸!”從此與國民黨分道揚鑣。后來,南洋華僑的捐獻源源不絕地流向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為抗擊日寇、最終奪取全國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頓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晚餐,讓陳嘉庚明白了誰是真正的抗日中流砥柱,誰代表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矢志不渝的抗日精神,誰載舟覆舟,誰肝膽相照,正可謂人心向背,一目了然,兩相對照,陳嘉庚和全體中國人民一樣,不可能有第二種選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陳嘉庚大義凜然,與國民黨分道揚鑣,堅決地站在共產黨、毛主席這邊,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選擇是好的,走的路是正確的,這難道僅僅是楊家嶺一餐“農家樂”就能說明的嗎?
不管是握筆的手,還是揮舞鋤頭的手,都是運籌帷幄、揮斥方遒的巨擘??上М敃r沒留下毛主席在楊家嶺栽種的珍貴影像,至于種菜的農具、鋤頭、水瓢等,如能保存下來,都可是一級文物,值得后人永遠瞻仰和緬懷。
楊家嶺,輕輕的我來了,那一方菜畦種出的蔬菜,絕對安全、環保、綠色、有機,筷子一夾,送入口中,百分百的清脆、爽口、熨帖、美妙。那是什么樣的感覺呢?那感覺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在這里,中華民族的前途未來在這里,不管走多遠,回望來時的路,我們都矢志不渝,奮斗不息,堅若磐石,歷久彌新。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詩歌丨被鋪展節日
下一篇:歡度五一∣衡陽珠暉區:文化惠民進景區? 文旅融合看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