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那拉提瓦府,農民在收割水稻。圖/新華社
5月27日,泰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泰國與越南計劃聯合提高大米價格。而繼小麥和糖之后,為保證國內供應充足,印度政府也可能會收緊大米的出口。
2021年1月5日,美國《國家利益》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2021年全球十大安全風險和機遇》,其中糧食危機赫然在列。該文認為世界正處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的邊緣,并引用聯合國的話說,“相比于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死于營養不良及相關疾病的人數會更多”。
幸運的是,這個預言并未在2021年成真;不幸的是,它正在2022年逐漸成真。今年以來,糧食危機成為媒體報道的高頻詞,不斷撥動普通人的心弦。
三大主糧唯有大米未受俄烏沖突影響
從學術角度來看,糧食危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絕對糧食危機,即地球上的糧食產量不足以供應全體人口消費。在工業革命以前,這種情況較為常見。另外一種,則是相對糧食危機,即糧食總量雖然夠,但是因為分配的原因而導致一部分人無法獲取足夠的糧食。
現代意義上的糧食危機,主要是指后者——相對糧食危機。繼續細分的話,導致相對糧食危機產生的原因,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因為運輸原因無法獲得糧食,另一種則是因為價格原因而買不起糧食。2022年,這兩種因素的同時存在,無疑加劇了當前的相對糧食危機。
俄烏軍事沖突,使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主動或被動地離開國際糧食市場。因為西方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糧食出口大減,并且作為化肥原料生產大國直接影響了全球化肥供給。而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則因為軍事沖突被大規模削弱了糧食出口能力。
在小麥和玉米出口受阻后,大米成為三大主糧中唯一未受俄烏軍事沖突影響的糧食作物,一度被認為是幫助防止世界糧食危機惡化的主要糧食。
在此背景下,泰國和越南計劃聯合提高出口大米價格,無異于給已經高度緊張的糧食市場進一步火上澆油。
2022年4月19日,在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小麥收獲的場景。圖/新華社
泰越聯手意在提高糧食市場議價能力
大米是泰國第一大出口農產品。據泰國政府預測,該國2022年出口的大米數量至少達到800萬噸,將創下四年高點。泰國又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越南排名第三。據美國農業部數據,越南和泰國約占全球糙米產量的10%,約占全球出口的26%。這個比例,足以影響全球大米市場。
而泰國、越南此番計劃聯手提高大米價格,也意在進一步提高兩國在世界農產品市場的議價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另外一個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也很有可能參與出口大米漲價或者限制大米出口。因為,印度大量出口糧食,不是因其糧食多,而是為了賺取外匯。這也意味著,一旦國內糧食緊張,印度也一定會限制糧食出口。
事實上,繼限制小麥出口之后,目前已有媒體消息傳出,印度正在考慮對大米出口施加限制。而在全球大米出口總額中,印度所占比例高達44%。
目前,糧食危機已經在斯里蘭卡造成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和政府更替,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遏制,還可能在多個國家引發政治危機,帶來新一輪的政局動蕩。俄羅斯日前已提出開放相關港口、恢復烏克蘭糧食出口的條件,而印度也正準備將4萬噸大米運往斯里蘭卡。
當此之時,如果泰國和越南真的對出口大米聯手漲價,毫無疑問將進一步催升全球糧食價格和全球通貨膨脹,惡化全球糧食安全的前景。
事實上,農作物需生長周期,短期內國際市場若無法增加糧食供給,糧食保護主義必然抬頭,糧食也將越來越成為具有地緣政治價值的“武器”。
但當前的糧食危機畢竟不是絕對糧食危機,只要世界各國摒棄短視的私利,不將糧食供給“武器化”,就有可能通過合作解決此次危機。在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今天,這種合作尤其難能可貴。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