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偷偷要色偷偷中文无码,国产精品农村妇女α片,精品亚洲国产中文品香蕉在线

中國新報融媒網

導航菜單

三度詩社2023年桂陽采風作品專輯

2023
08/04
11:13
中國新報
分享

 

三度詩社2023年桂陽采風作品專輯

 

(顧問:葉文福  名譽社長:唐象陽)

 

     所在地區

 

      三度詩社詩群立足湖南岳陽臨湘,兼并外域優秀詩人,由李勇、張冰心、馮亮、李斌、李燕京、黃承智發起。

 

       三度詩社個性宣言:以不同視覺、不同尺度、不同詩歌文本,構建詩歌高地。不媚俗、不庸俗、不低俗。朝圣繆斯,敬畏詩歌。度詩情、度詩意、度詩境。

 

        臨湘歷史悠久,古稱長安,距今有1000多年。濱臨長江、洞庭湖,緊鄰湖北赤壁,境內有早期瑤民居住的龍窖山“千家峒”,有黃蓋屯兵操演的黃蓋湖,有綿延數十里的茶馬古道,楚文化、湖湘文化的交融,形成臨湘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主要成員:李勇(湖南)李斌(湖南)張冰心(湖南)盧圣鋒(湖南)李燕京(湖南)黃承智(湖南)麗君(廣西)馮亮(湖南)劉文芳(湖南)黃晶晶(湖南)黃鵬(廣東)李錄生(湖南)袁學龍(湖南)楊玄燁(廣西)何俊霖(湖南)

 

      交流方式

 

       三度詩社詩群交流方式主要以內部交流與外部交流兩種途徑。

 

       內部交流:依托三度詩社微信公眾號,開辟“同題詩”創作、個人年度創作匯報、詩社采風活動、“名家專欄”等。

 

       對外主要依托社團微信公眾號,設有“名家專欄”“名家論壇”等,其中名家專欄相繼推送了當今詩壇比較活躍的詩人,如馬蕭蕭、劉年、陳惠芳、羅鹿鳴、梁爾源、毛夢溪、唐象陽等一批有影響的詩人。社團還不定期到長沙、邵陽、郴州、重慶、湖北等地進行采風及詩歌藝術交流。

 

      特色呈現

 

       三度詩社于2020年年初籌建,目前有社員18人,其中中國詩歌學會會員8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6人,湖南詩歌學會理事2人。詩社頻繁開展文學活動,詩社詩人作品散見《解放軍報》《人民日報 海外版》《中國文化報》《湖南日報》《解放軍文藝》《詩刊》《北京文學》《星星》《湖南文學》《綠風》《少年月刊》《金山》《中國詩人》《教師文學》《詩歌月刊》《遼河》《延河》《中國青年》等百余家報刊,發表作品2000多篇(首),并有不少作品在各級文學大賽中獲獎。先后出版《就這樣想過》《邊走邊想》《時光的碎片》《故鄉》《雙手握著思念》《靜靜地凝望著》《尋找黑夜里的眼睛》《青春走筆》等文學作品專著十余部。詩社詩人作品先后在《遼河》《流派》《文學講堂》《作家新視野》《詩歌月刊》《中國詩人》《安徽詩人》《中國漢詩》《詩歌周刊》《邵陽城市報》《清遠日報》《新渝報》等刊物整體呈現。

 

行吟陽山古村

 

唐象陽 (湖南 新化)

 

陽山在桂陽,陽山,有座老院子。

天下陽光依舊。院子,物是人非。

陽山古村,云水潤澤的老宅院,

穿越時光,在歲月的恩典里,

隨一座何氏宗祠,滲透所有事物。

往事和落葉,在舊院的意境里融合。

新翻的田地,種著古老的莊稼,

犁耙歇在院墻邊打盹。

陽山古村睡在溫潤的泥土上,

那些勞作的人,在靜靜的風里,

努力用自豪美妙的詞語,

指引還鄉的人,走回從前。

仿佛,人世的滄桑已經遙遠;

仿佛,人間的悲喜就是自然。

舊院寂寂,蟋蟀自在生長,

空山寂寂,故人不知在何方。

留下這個古舊的院落,

寂靜,籠罩著過去和今天。

那些長在墻腳邊的雜草和青苔,

滿身塵埃,瘦骨伶仃立在階前。

它們被風搖晃的樣子,都是無奈。

黑黝黝的樹影有些暗淡,

樹枝枯折,把天空壓得有些低矮。

院墻之上,荒草瘋長,

已經沒人愿意拔掉它們,

仿佛這就是它們的家,根已穿透墻壁。

一場風雨從天上垂落下來,

與舊年所見并無不同。

仿佛多年以前,那個著長衫的老爺,

站在蕭瑟的秋風里,看一棵石榴,

怎樣抖落最后一枚果實。

呵,那些個筑院追夢的人,

隨時光早已不知去向。

門第空空的舊院,過客誰不探詢,

陽山古村故人與后裔的消息。

 

         唐象陽, 三度詩社名譽社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80年代初開始在全國公開刊物發表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

 

寶山,一枚開元通寶問鼎蒼穹

 

李勇 (湖南臨湘)

 

駕一縷輕風

深入寶山

神農氏先我一步

于6000年前在此

斫木為耜 揉木為耒

 

洞開時間之門

借鑄冶淬火之光

探尋寶山之寶

上至漢唐

下至明清

先民用鐵釬開槽打孔

以鐵鋤鐵捶敲擊破石

 

竹筐背著嘆息

尋找月亮的翅膀

滑車拖著希望

追趕太陽的腳步

金屬碰撞的火花

澆滅恐懼 迎送光明

黑暗中

一團團烈焰在燃燒

 

走出礦井

云淡風輕

青山披上青銅的鎧甲

大地泛著黃金的光澤

抬眼望

寶山 八寶之地

一枚巨型開元通寶

問鼎蒼穹

 

         李  勇,三度詩社社長,筆名麥果,中國詩歌學會、湖南省作協會員,臨湘市作協書記。先后在《詩刊》《北京文學》《中國青年》《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湖南文學》《江河文學》《教師文學》《延河》《金山》《鴨綠江》《詩歌月刊》《中國詩人》《散文選刊》《文藝生活》等報刊雜志發表詩文8百余件。作品被收錄20余種選本,第五屆岳陽文學藝術獎,出版有詩歌專著《故鄉》。

 

好想留下來陪你

 

李斌 (湖南 綏寧)

 

三年前,在湘江邊眺望著桂陽

許在江里去看你的承諾

終于在這個夏天,抵達這座千年古郡

 

默默地閱讀著寶山、梨山、陽山

陽光寬厚,催開了

豐滿的深情,眸光狂野地抱住你的身影

任移動的深沉,置于曠野之上

 

不時與你的對視

糊住了虛度的光陰,也攥緊了針尖般的喘息

合影里,詩意紛飛

繼續著踏實而遲來的喜悅

 

一個干凈的相擁,沖破了壓軸的山水

此時,心上的星星亮晶晶

好想留下來陪你

 

          李  斌,三度詩社主編,湖南省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理事,綏寧縣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詩見《中國文化報》《星星》《綠風》《詩歌月刊》《海燕》《中國詩人》《湖南文學》《延河》《特區文學》等百余報刊,有詩入選《當代青年抒情短詩集萃》等30多種詩選本,出版詩集《雙手握著思念》《靜靜地凝望著》等。

 

千年之約

 

(題記:2023年7月21日至23日,三度詩社來古郡桂陽文學采風)

 

盧圣鋒 (湖南桂陽)

 

 

千年前

不知你是誰

我們相約

彼此驚悉相互的容顏

 

穿越時空隧道

等你千年

載來五車秦書漢簡

歷史的厚度

無法用腳步丈量

 

古城樓上

演繹三十六計斗智斗勇

廟下有戲

聆聽湘昆一曲

講述白馬血袍與銀槍

 

千年后

不管你是誰

我們相知

牽手遇見青春的桂陽

 

盧圣鋒,三度詩社成員,中國散文學會、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

 

礦  工

 

——走進桂陽寶山遺址

 

李燕京 (湖南長沙)

 

礦井里的風又硬又軟

頭頂上

七彩的星光一閃一閃

像一些遙遠的記憶

往事的鋒刀似水溫柔

血火如花般美麗

 

夜色中行走

走向沒有風景的深處

走著,趴著,爬著

有時用肩膀頂著

更多的時候

是用牙關咬著

 

凹凸的巷道

把你們拖進了更深的夜色

深處很冷

是黑暗  是孤獨

能擊穿  滲透你

佝僂的背影

 

拽住這冰冷,堅硬的物質

每一步都顯得虛假和空洞

像失聰的探索者

掘進   匍匐   攀登

你們發瘋似的尋覓

發瘋似的擊打世界的寂靜

 

那是你們陶土色的身影嗎

潛行了多少年

在幾百米的深處

從泥土中走進去

又從深水里走出來

你們出入泥土

出入祖先輝煌的史詩

 

也許會在絕望中倒下

抑或在意外中墜落

金銀銅鎢鋅鉬那些閃爍的物質

依然從縫隙中碰撞出光亮

直到超越一種絕對的死亡

在小油燈下把那頁涂滿金子般的童話翻過去

端起那只殘缺的陶瓷碗

重新聆聽世間的喧囂和繁華

是另一種復活

 

          李燕京,三度詩社成員,中國詩歌學會、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有散文和詩歌散見于《湖南文學》《作家天地》《鴨綠江》《青年文學家》《詩歌月刊》《遼河》《民主》《中國詩人》《湖南詩歌》以及《環境日報》《湖南日報》《澳門晚報》等報刊雜志。

 

行走桂陽

 

馮亮 (湖南臨湘)

 

 

三國 湘北之北的赤壁剛燒完一把火

常山趙子龍一路向南 奔赴桂陽

東漢 任尚方令的桂陽郡人蔡倫

造出紙 造出2000年前的互聯網

一文一武 一出一進 相隔一百年

將軍百戰沙場壽終正寢

蔡候身處皇宮自殺身亡

 

 

1934年7月 長征先遣隊紅六軍團

從江西出發 一路西進

“夜宿梨山,秋毫無犯”

被晚風吹落的梨子堆成堆

2023年7月 我從湘北來到湘南

大熱天 我卻想到了那“半條棉被”

一首史詩就這樣開篇

紅旗為什么是紅的

因為根扎在百姓的血管

 

 

年輕的桂陽古城

和唐高祖第五個女兒一樣美

和著漢服的現代女子一樣美

和李燕京 劉文芳 黃晶晶一樣美

把詩歌倒進湘江

我們是一群結伴的魚

陳年昆曲喝多了 易醉

 

 

長沙 臨湘 新化 綏寧 新田 寧遠

在這個夏天相約桂陽

廣州 南寧在遠遠遙望

帶著各自的口音 來桂陽采礦

好句子要挖得很深 用火燒用水潑

這些 只有采過礦的人才懂

 

          馮  亮,三度詩社成員,已在《中國文化報》《藝海》《作家天地》《鴨綠江》《作家新視野》《詩歌月刊》《文學講堂》《安徽詩人》《中國詩人》等刊物發表散文、詩歌、劇本、報告文學110余篇(首)。

 

在桂陽看世界最大的銅錢幣

 

黃承智 (湖南桂陽)

 

在桂陽,在八寶之地

在一個叫寶山的地方

一枚叫“開元通寶”的古幣

打開一座千年古郡的記憶

 

四十多噸從礦井釆上來的銅

打造出中國第一古錢幣

千年礦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

續寫新的輝煌

 

走進礦洞深處,走進桂陽的心臟

千年礦冶的歷史被一頁頁翻閱

那枚印有桂字的古幣

支撐了多少個朝代的興衰

 

從漢代開始采礦

從露天搬運到深入三百米挖掘

幾十余種礦石被發現

不可計數的財富被提煉

 

每逢佳節,桂陽人民登上寶山

欣賞桂陽最美的風景

看世界上最大的銅錢幣

大家鉆進錢眼里拍照留念

 

           黃承智,三度詩社成員,中國詩歌學會、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理事,毛澤東文學院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班學員,,桂陽縣詩文協會首任會長,出版有個人散文詩集《尋找黑夜里的眼睛》、《青春走筆》兩部,合著詩文集《浪之花集》一部,主編作品集《桂陽詩文》《春天的力量》《頌歌獻黨》三部。在省內外報刊雜志及網絡平臺發表文學作品1000余篇(首)。

 

游千年礦都 神奇寶山

 

——守望一束光

 

劉文芳 (湖南漢壽)

 

井下的黑

或許早在幾億萬年前

就已凝固  礦石

在涅槃重生之前依舊被埋葬在地底

烹丁用頭顱撬開地獄之門 背簍

扛起希望 身體

爬行在曲折狹窄的巷道里

撐起的木樁是他們唯一的依靠

一代接著一代

從未停止挖掘

枷鎖 腳鏈的痕跡早已殆盡

焙燒 熔煉的不僅僅只有物體

隆洞里的寶藏早已等待千年

 

只為守望一束光

也正是來自井底下烹丁的守望

用一根繩索拉起希望

 

         劉文芳(凡林大千),三度詩社成員,《桃源詩刊》執行主編、毛澤東文學院第十八期學員、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在省內外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數十篇。

 

石城

 

黃晶晶 (湖南桂陽)

 

石頭下,她埋了金子、銀子、銅錢……

她不富裕,更愿將銀杏樹燒成黑炭,裹住自己

人間開始稀罕一棵銀杏

她就把衣服埋了,升到烏云上

 

人們運鈔般運到寶山上時,晴空萬里

有巨大的開元通寶站立著,仿佛站立著一個唐朝

也有人想鉆到錢眼里去,又笑了笑

一個偉大的王朝,沉檀軒檻,錦石柱礎

 

它們呼喚,她就回到地底收集骨骼

磷酸鈣安放何處?硫磺、硝石,

一大塊腐朽的木料和殘碎的蛋白質旁?

鐵和銅呢?綠瑩瑩、紅艷艷地掛著

 

有時它們會滴落,長年地滴落汗水那樣

人們又運鈔般地被運到地底

它們就附在了他們身上,站立如銅錢,回家

“游客止步”處黑黢黢的,她目送它們回家

 

          黃晶晶,三度詩社成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桂陽縣詩文協會副會長,作品散見于各報刊網絡平臺。

 

古  村

 

李錄生 (湖南桂陽)

 

風從古村河堤上走來

飄過柳樹柔軟的枝條

變成柳條的模樣

柳樹上的那對黃鸝

用雙翅把風兒送至巷口

小巷深處響起了雀鳥的鳴叫

陽光正好

阿婆在曬著紅辣椒

成串的辣椒

串起往昔日子的火爆

阿婆的布鞋有青石板的魂魄

阿婆的步履是古村的節奏

阿婆的身邊有一只黑貓

這只黑貓儼然古村的主人

黑貓遇見了那只跳躍的麻雀

黑貓把麻雀驅趕到村口

然后回到古村

斯斯文文的睡起了懶覺

 

         李錄生,三度詩社成員,桂陽縣詩文協會副會長,新田縣作協、永州市作協、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在《語文報》《金山》《遼河》《人生與伴侶》《青年文學家》《四川人文》等刊物發表詩歌作品若干篇。

 

寶  山

 

何俊霖  (湖南寧遠)

 

寶山不是山,不

也是山,是礦山

是千年礦都,作為礦山公園

沒有綠樹成蔭,沒有

芳草萋萋,鳥語聲聲

也沒有流水淙淙,花香彌漫

 

有的是八寶之地的美譽

擁有三千年瑰麗的礦冶文化

一般而言,看山

要往上爬,往高處行,然

寶山不同,要往下走,要向下而行

在地下三百來米的深處,既富含

金、銀、銅、鐵、鉛、錫

又蘊藏水晶、石炭等天然礦產

雅稱謂為八寶,其實

鋅、鉬、錸、鉍和鎢、硫,亦

豐富充足,何止八寶

八寶者,實乃泛指多也

 

自漢代始,寶山

就是歷代官家煉銀、冶鑄的地方

天下第一劍尚方寶劍的原材料

就出自寶山,何等的殊榮啊

這一殊榮,似一首絲絲不絕的音律

長久回響在寶山的上空,回響在

桂陽的上空,回響在歷史的天空

 

是的,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

但寶山,毋庸置疑

更是金山銀山,是一座

本身富有無盡寶藏的金山

是一座資源不竭的銀山,是一座

奉獻家國、造福大眾的金山銀山

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深邃而久遠

 

山頂高聳的開元通寶銅錢幣建筑碑

系后世通寶錢之起源,背鑄的“桂”字

映證出桂陽輝煌的往昔,昭示著

這一方水土曾是皇家的聚寶盆

也象征著,這一方黎民

無論昨日還是而今新時代

均境況殷實,年年美滿

這光景,既攜著過去

也走向更和諧美麗的未來

 

 

           何俊霖,三度詩社成員,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表于《湖南日報》《民主》《中國建材報》《散文百家》《中國建設報》《江河文學》《鴨綠江·華夏詩歌》《青年文學家》《永州日報》等報刊。收入《大地行吟·2017年湖南散文作品年選》等10余本作品專集。散文《老家的石板路》編入高中一年級《語文讀本》。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大運村里的中國文化熱
下一篇:最后一頁

頻道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