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偷偷要色偷偷中文无码,国产精品农村妇女α片,精品亚洲国产中文品香蕉在线

中國新報中文網

導航菜單

下馬橋頭話興衰

2023
08/07
16:43
中國新報
分享

 

       下馬橋位于攸縣寧家坪鎮龍旺村龍陽組龍旺大江上,橋長12米,寬3米,高4米的單拱石拱橋,由當地有名的大財主吳氏三兄弟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下馬橋

 

       龍王田就是現今的龍旺村,位于攸縣坪陽廟鄉南端與網嶺鎮的大新村和龍形村毗鄰。本鄉坪雙村全村山泉小溪之流匯集龍旺村龍陽陂,傾注毗鄰的聯盟村中洲大江,流人皇圖嶺鎮中截的黃絲江。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們在這里繁衍生息,安居樂業。

 

        這里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好久好久以前,不曉得是明朝還是元朝,這兒有個姓吳的大財主,生了三個男孩,長的叫龍江,次的叫少江,老三稱滿江。三弟兄財富百車,才高泰斗,都中了狀元,官居長沙府。自此這家姓吳的更加財高勢大了。

 

         有一年姓吳的大財主病死了,從千里之外找來一個堪輿術士,人稱“地仙”,勘察了幾個月,終于給那個姓吳的選中了一穴墳地,墳地叫狐形。背后依憑著鳳形(今鳳形組),隔水與象形(今老屋組)對峙,下首是獅形(今牛背嶺)。地仙說,這墳地,狐鳳妣美,獅象把水,風水獨一。于是在這里挖好了材穴。安葬那天,又請來了地仙看落葬時辰。地仙認真推算后說,等到三個兆頭齊全落葬,將是大大的發后代。死者的孝眷問那三兆。答曰:“馬騎人,鯉魚上樹,人戴金帽子,三兆齊現,落葬就是。”果不其然,時到已午,一個人背著一個木馬來看熱鬧;接著又一個趕集回來的人,把買來的一條金色鯉魚掛在樹上,閑情逸致地看出喪;緊接著田壟當中,一個補鍋的頭上頂著一個金鍋,口里在斷斷續續地叫生意,也立住腳在看。正在這時地仙趕忙下令落葬。一時鑼鼓喧天,鞭炮震地,好不熱鬧地把人埋了,三個狀元不斷地叩首謝孝。

 

      三年過去了,這家后人果真大大的發了。良田萬擔,不多不少;官居十品,不大不小。長塘縣、堤里府、下巷等街都是他的地盤。牛力組的老鴉坡建起了一棟九九十八廳的大馬廠。從這里起直至龍陽陂三里路連直鋪成大理石路,上面還鋪著地毯。不管什么官到此,都得在龍陽陂這里下馬,人踩毯條,馬行馬道,這里就是現在的“下馬丘”。直走過老鴉坡馬廠那座亭子,才能上馬,于是這亭子就叫“上馬亭”。這段路中還立了兩座功名牌坊。就是現今的排方前。

 

       不幸的是,因為確實點中了穴,從吳家辦完葬事的術士回到家,忽然雙目失明。術士心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事既如此,悔之莫及,何不去姓吳的那家財主家求求贍養終生。姓吳的那家憑此穴發家成巨富,想必會發慈悲酬此一功吧。

 

        不料那個姓吳的后代竟混然不認,術士無奈,計上心來,盤算斬斷這方的龍脈,叫這家財主沒落,以解心頭之恨。傳說這塊術風水雖好,但還有一點小講究:如果把匯流改從前面山下過,從燕塘修水圳引來洗腳水,再在狐形軟頸頭上開口塘,并在下馬丘的端點石崖下修建一座石拱橋,如像利箭搭在弓弦上,可射殺龍脈,并在下馬丘橋畔建座龍王殿,請出龍王,遙控獅象,坐鎮山水,這里的財源瑞氣將是無以存在了。

 

龍王廟

 

         財主的子孫們聽信術士的話,并照術士的話一一辦了,挖塘的很多,每天送飯,籮擔筷子,也挖不到幾尺,今天挖,過一夜已自然填平了,挖了三年零三個月,還是荒坪一塊。有一天,忽聽見一只烏鴉在樹上說話:“不怕千人擔,萬人挑,只怕童子釘斷腰。”人們于是找來了一具童尸埋在這里,這樣只挖幾天就開成了一口塘,塘底還挖出血水來了。從此不到一年半載,顯靈了:官居十品的,日削一員;田耕萬擔的,日典一頃。就這樣,這家大財主一蹶不振,落個傾家蕩產,永世翻不了身。所有的佃戶從此耕者有其田,辛勞耕耘,五風十雨,年年豐收,后人把這里叫“龍旺”,這田叫“下馬丘”,這橋叫“下馬橋”,也就這樣沿襲至今了。

 

         龍旺田,明清時屬北江鄉天都,民國時屬皇圖鎮天字鄉,后屬皇圖鄉第6保。新中國建立后,屬龍大鄉,1956年并入坪陽廟鄉,1958年屬皇圖嶺人民公社龍大生產大隊,1961年3月從龍大大隊分出,成立龍旺大隊,屬坪陽廟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龍旺村。2011年,龍中村與龍旺村合并,仍稱龍旺村,村部設在花園組。

 

         如今的龍旺田,吳、李、劉、王、彭為村里的五大姓氏。人們擇地群居,積聚了人文。羅漢沖小地名可以在比例尺較大的中國地圖上找到;老鴨坡,今稱繡花園,以生長一種有獨特根系造型,名叫金燕花的植物而出名;百塘組,因有100來口池塘而稱。西山湖、武家場、井沖嶺等都是四方聞名的民居群落。而人氣最旺的當數建在牛力組有近200年歷史的吳家祠堂,每當中元節、清明節或修纂族譜,全國各地,包括海外的吳姓子孫,都來此尋根祭祖。

 

       龍旺田,地負盛名,人不遜色。清代,有一個外號叫“仿鳥”的人,他常為老百姓打抱不平,具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無畏精神,成為歷代龍旺人心中崇拜的偶像。新中國成立后,走出了劉一新、吳常德等多名縣處以上領導干部和到亞非許多國家援建工程的工程師,有馳騁國內外經商的實業家,也有感動人心的平凡人物。20世紀末,龍旺村頭嘴組5位農民,用鋼釬在一座石山上開鑿一條引水渠,使70多畝幾乎絕收的干旱農田獲得豐收,被人們稱為“當代愚公”。

 

        龍旺村的土壤多為紫色砂頁巖,俗稱牛角泥,蘊含著各種微量元素,農作物易種厚收。過去因水利條件差,水稻產量非常低,通常每畝只有150~200公斤,因而當地以旱土作物為多,紅薯、花生、黃豆等產量高,在市場上出售,以質優受人青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積極改善生產條件,1966年北干渠修成,龍旺田修了咀午、花園、楊梅山3條支渠,700多畝耕地告別“天水田”。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村廣泛推廣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過噸,而成為坪陽廟鄉旱澇保收的“糧倉”。山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組織植樹造林大會戰,興辦了林場,到90年代,林木進入主伐期,成為村集體經濟的支柱。村里有資金能興辦各項公益事業,免除了農戶部分上交提留和農業稅。因為有樹木,昔日裸露的龍旺石山頭,座座披上了“綠裝”。

 

 

        21世紀以來,龍旺村先后投入800多萬元,修筑了32公里水泥道路,實現了“組組通”,90%以上的農戶水泥道路通到家門口。投入20多萬元興修了瀕危的湖形大橋;投入80多萬元,新建了村委會辦公大樓;投入50多萬元,修建防滲一座小二型水庫。近年,龍旺村引進300萬元的國家“土地整理項目”,整理基本農田2200多畝,修筑水泥渠2.1萬多米,興修田間機械路9000多米,澆筑防滲骨干山塘12口,架設跨江橋1座,田間機械耕作橋300多座,使全村實現了水利灌溉自流化,農田耕作機械化。(李放鳴)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策劃專家賦能, 洞口縣舉辦首屆餐飲美食文化節
下一篇:最后一頁

頻道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