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三個月以來,爽爽貴陽的地標——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突然火起來了,讓“國保”煥發無限生機。追尋原因,原來是這里每周五下午的六點以后,都有一批批音樂人在此自發的舉辦一場場路邊音樂會,無商業、無植入的演出組織,0門檻、0門票的音樂氛圍,吸引著貴陽的市民和前來貴陽旅游的客人。
“多彩貴州,爽爽貴陽。”2023年9月22日,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第9場演出如約而至,現場近2千余名觀眾齊聚一堂,共同感受夜色中的音樂盛宴,將貴陽文昌閣路邊音樂會推向了高潮。
貴陽文昌閣,是坐落在云巖區老東門月城上的九角形樓閣,建筑風格奇特,地勢較高,登閣遠眺,山川城郭盡收眼底,視野遼闊,是欣賞貴陽風景的好去處。據萬歷《貴州通志》,閣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閣是中國一種傳統祭祀建筑,許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閣內所祀神祇數目不一。一般來說,文昌閣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貴陽文昌閣卻是九角形樓閣,建筑風格奇特:文昌閣底層呈正方形,第二層和第三層是不等度數9個角;文昌閣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數;二、三層的欏木,各為9根。“九”在易經里意味著至高無上,代表崇高的地位。
貴陽文昌閣路邊音樂會,最開始的那場音樂會是盛夏7月的某天……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遠遠聽到劉若英的《后來》,原來是一場不要門票、不要入場券的路邊音樂會,城墻邊上的現代音樂會激情上演著,厚重歷史與青春熱血的碰撞交融,催生出一場場別具一格的“路邊音樂會”。
從7月的第一場路邊音樂會后,每到周五的傍晚,市民們自然而然前往文昌閣,歌手、音樂人們被市民吸引,不約而同地將每周五鎖定為貴陽路邊音樂會,將貴陽人封存已久的音樂記憶喚醒,街頭演繹打造旅游新場景,沒有閃亮的舞臺,沒有閃爍的霓虹燈,但音樂會的強大陣容讓人震撼!
今年夏天以來,貴陽緊抓爽爽貴陽避暑季契機,依托省府路、民生路、蔡家街等網紅街區的聚集優勢和發揮文昌閣景區優勢,強化文化賦能,在滿足市民游客文化消費需求的同時,正在探索“音樂會+旅游”推進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其中,路邊音樂會就是孵化出來的一張亮麗名片。
9月22日,音樂會開始之前,現場近兩千人齊唱《我和我的祖國》振奮人心。據了解,路邊音樂會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圍繞“人民音樂人民辦、歡樂盛宴人民享、政府全力來幫忙”的原則,打造屬于貴陽的“人民音樂”品牌,唱響“歡樂星期五·音樂之夜”大舞臺,促進貴陽“強省會”文旅大發展,助力貴州文旅高質量發展。
“為了讓市民群眾能看得舒心、玩得放心、聽得安心,我們竭盡所能做好保障服務,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群眾體驗感。”音樂會主辦方表示,每一場音樂演出、每一次文化盛宴的背后,都離不開幕后工作者的默默守護。(劉延平 劉世通)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貴州苗繡:針為筆線為墨 千年技藝闖“世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