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文物保護更好的活起來,利國利民,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4月28日,貴州省畢節市吳學香老專員一行十余人,前往擁有三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七星關區青場鎮調研。
青場鎮,又名吳家屯,是七星關區最好的集鎮之一,一條美麗的紅巖河穿鎮而過,將青場妝點得婀娜多姿;青場歷史悠久,這里不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60-1867年的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而且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商末周初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瓦窯遺址,更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000多年前的舊時器時代遺址——老鴉洞遺址,一鎮轄三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在貴州的鄉鎮中并不多見。
已是耄耋之年的吳學香老專員,今年已經84歲了,他曾是畢節地區行署專員、畢節地區人大工委主任,退休后曾任畢節市開發研究促進會第二任會長,現為畢節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來到青場鎮大山村和上寨村,調研了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后,在上寨村吳維應老師的豬拱箐苗民起義陳列室座談時,吳學香老專員指出,青場是一個有故事、有歷史、有文化、有靈氣的地方。收集整理青場豬拱箐等文物保護,要系統化、科學化,要認真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是歷史上的盛世時期,包括吳姓入黔始祖吳良弼時期,那是明朝初年的事,當時吳姓始祖鎮守畢節二龍關,周姓始祖鎮守畢節七星關。二是隨時間的推移,到了清末,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官逼民反,1860-1867年,在今天的威寧、赫章、納雍、七星關一帶的苗民陶三春、陶新春起義,數萬人聚集豬拱箐一帶,建立營座172座,修建房屋三萬多間,堅持斗爭長達七年之久。第三個時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直到現在的大繁榮、大昌盛時期,你看我們一路行來,水泥路四通八達,進入村村寨寨,沿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要特別感謝黨、感謝政府。
參加這次調研、挖掘青場鎮苗營大山、豬拱箐、新石器遺址、老鴉洞遺址等歷史文化的人員還有:畢節市史志辦原主任高隆禮,貴州萬益康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道全,中國天星酒發明人、畢節日報原副總編祿炳憲,畢節市發改委法規科科長吳學仕,七星關區史志辦原主任周遵鵬,貴州民族報畢節記者站站長吳興春,畢節市開發研究促進會黨支部副書記王昭友,畢節市開發研究促進會副主席兼內務部部長李蘇秦,以及民營企業家吳浩、吳孝云等一往同行。青場鎮政府民族宗教老領導吳維東、老教師吳維應及苗營大山歷史文化組委會全體同志熱情接待。
此行特別感人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已八旬的吳維應老師,對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情有獨鐘,25年來,克服各種困難,自費潛心收集、整理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遺物,在自家屋內建立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陳列室,在筆者看來,這在貴州可謂是首開先河。(本報記者 劉延平 攝影報道)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六大河報道丨貴州省心理工作者協會召開第四屆會員大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