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孫慧)10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近日,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主任馬軍教授做客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對《指南》進行解讀,并解答百姓關心的問題。馬軍指出,《指南》制定是為了進一步推動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指導科學規范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術能力。
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主任馬軍教授做客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
制定有針對性的適宜技術 可有效開展近視防控
《指南》推出了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建立視力健康檔案等七大近視防控適宜技術。馬軍表示,健康用眼行為、日間戶外活動是國內外研究公認的,并且是近視發生發展重要原因和影響因素。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建立視力健康檔案、建設視覺友好環境、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開展科學診療矯治是近視防控的關鍵因素。因此,制定有針對性的適宜技術,能夠有效開展近視防控、落實《實施方案》。
在七大近視防控適宜技術中,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受到大家的重點關注。馬軍指出,“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這項技術主要是保證數據的準確。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包括近視監測與評估,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群體中視力不良、近視分布特點及變化趨勢,確定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為制定及評估近視預防控制措施提供數據依據。
為了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提高監測與評估質量和數據準確性,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會同法規司,組織制定質量控制、篩查規范等相關標準,比如目前正在制定的《學生健康監測質量控制技術規范》、《中小學生屈光不正篩查規范》;以及促進《實施方案》落實的相關標準,如《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這個技術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數據的準確。
不同年齡段近視防控 需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關于近視防控,不同年齡段的群體采取的措施是有差異化的,那么,對近視防控過程中如何確定重點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馬軍說:“這是我們全國各地開展近視防控能否取得效果的重要過程。希望各省各地依據如2018年的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還有局部或者當地調查的近視數據,來分析不同地區兒童青少年不同年齡的屈光狀態或是特點,找出增長速度最快的年齡段,分析其變化的影響因素,這樣可以確定不同地區重點干預的人群,并且根據不同重點人群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馬軍舉例道,“我們”通過分析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全國總的近視率已達到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對6歲兒童來講,應該是有遠視儲備的,但是現在近視率已經達到14.5%,這就需要重點進行近視新發防控的人群。還有小學生近視率是36%,初中生是71.6%,高中生是81%。經過分析發現,兒童青少年近視年齡階段增長最快的時期是在小學年齡階段,所以在實際防控工作中對于近視新發預防重點,應該為幼兒園和小學年齡階段。2018年全國小學一年級近視率為15.7%,六年級為59.1%,整個小學階段增加了43個百分點,增長的幅度大。在中學年齡階段,特別是高中年齡階段,這個時候需要注重該怎么延緩近視的發展,或者注意由于近視或高度近視造成一些眼病的發生,這是在高中年齡階段要做的事情。
五大層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馬軍表示,近視發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非常復雜,需要家庭、學生、學校、醫療機構和社會共同努力。因此,近視的防控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首先,如家庭要積極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父母必須發揮帶頭或者是榜樣的作用,樹立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的行為習慣。比如定期開展一些不同類型的親子戶外活動,在孩子面前盡可能減少屏幕的時間,如看電視、看手機;對孩子來講,家長要早期發現孩子的一些健康問題,并且及時給予干預。
第二,從學生的角度,學生要樹立主動的健康觀。從目前健康促進的角度,我們每個人其實是自己健康的主體,必須要認識到青少年當前的健康對他一生健康的重要性,要強化這種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的習慣,保護或促進自身的健康。
第三,學校要提供健康的教學環境。比如說視覺環境、燈光改造等,強化課外體育鍛煉、加強健康教育,還有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定期開展視力監測,提供一個良好的近視防控的場所。
第四,醫療機構能夠為學生提供便捷的服務。在孩子有診療需求時,醫院能夠提供便捷的服務,并且規范診斷,指導科學配鏡,避免給孩子造成第二次傷害。
第五,社會要營造健康第一的共識,每個社會成員都是健康的促進者、維護者和受益者,要為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創建支持性環境,樹立健康行為典范。
馬軍指出,按照目前的趨勢,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形勢還是非常嚴峻,要實現《實施方案》的目標任重道遠,需要發動全社會進行全方位的努力,做到關口前移、抓早抓小,減少新發病例,延緩近視發展,才有可能實現《實施方案》所設定的目標。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