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國最美小城”湘西鳳凰古城約7公里,有個遠近聞名的土家村寨菖蒲塘村。近年來,通過種植果樹、嫁接苗木,這個原本“塘上只長菖蒲草”的窮山村變身“花果山”,成為武陵山片區有名的富裕村。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菖蒲塘,看望慰問鄉親時,還幫村民摘了兩個柚子。看到成片的柚子、柑橘林,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并提出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產品,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
菖蒲塘村以前人均純收入只有約600元人民幣。窮則思變。該村發展水果產業,1988年起引種柑橘、獼猴桃,2002年通過品改發展蜜柚……如今,已建成一批農業產業園,全村水果種植面積達3750畝,年產水果1300萬斤,農業生產總值達3500萬元(人民幣,下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600元,九成果農收入達3萬元以上,逾400人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菖蒲塘村的“致富經”離不開科技、市場“兩條腿”。
68歲的菖蒲塘村原黨支部書記王安全種植果樹已有30多年,掌握了實用的水果種植、管護、嫁接等技術。為了讓村民盡快脫貧,他教全村人都學會了果樹嫁接技術。
得益于此,村民想引進水果到菖蒲塘村,只需幾根枝條就可試種,成活率高、盛果期提前,果樹品種更新換代快。菖蒲塘村的名氣因此越來越大,前來學習的人越來越多。菖蒲塘一支逾200人的“女子嫁接隊”更是常年奔波于貴州、重慶、四川等地提供嫁接服務,年創收200多萬元。
兩年前的一場冰凍災害,讓菖蒲塘村種柚子的農戶損失慘重。村民田雙全告訴記者,這里海拔高,關鍵要靠科技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村里因為這事組織‘土專家’研究柚子的抗凍性,改良柚子的品種。”
蜜桔抗寒力要強一點,用它做中間砧來嫁接。王安全和“土專家”們很快就在蜜桔樹上成功嫁接了柚子,攻下了柚子防凍關。同時著手引進、試種口感更好、市場價格更高的黃金柚、山紅柚,以期將柚子產業進一步做好、做優。
菖蒲塘村現有751戶3001人,大多數都是吃的“水果飯”。村里的水果多了,但幾乎從來不愁銷。
“我們的水果品種是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升級換代’的。”高中畢業后就在家種植果樹的田順新舉例說,村里種植的獼猴桃最開始是綠心的,產量高,但不夠甜;后來種植大戶就引進了紅心獼猴桃,試種成功后在村里推廣。“口感、甜度都比綠心獼猴桃要好,價格也更高。”
為了開拓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村里就在貴州等地開設了銷售窗口。后來,又成立了果業合作社,開展統一的商標注冊、產品認證、包裝設計,抱團營銷。如今,電子商務又在菖蒲塘村風生水起,2018年僅蜜柚就借助電商平臺實現銷售80萬斤,占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現在的菖蒲塘,漫山遍野的果木郁郁蔥蔥、“飛水谷”景區怡情養眼、旅游觀光道平整干凈、水果展示館和游客服務中心已見雛形。
“產業興旺才是永久脫貧的根本。”菖蒲塘村黨委書記周子鈞說,該村正以農旅一體化為主線,規劃“四季果園”和“一區一品”,增強水果產業的續航能力,打造完整的產業生產鏈條,持續穩定增長村民收入。(完)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