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3月13日電題:從爭金奪銀到冰雪教育落地生根:大冬會見證中國高校冰雪運動發展歷程
新華社記者
當地時間12日晚,第29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落幕,燃燒了11天的主火炬漸漸熄滅。此次大賽中,中國代表團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優勢項目中有著不俗表現。
參加此次比賽的隊員和相關教育部門負責人表示,從以往只為爭金奪銀到現在冰雪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大冬會見證了冰雪運動在中國高校的發展歷程。
24歲的管瑩瑩來自長春師范大學,目前是該校冰球專業的學生。已是第三次參加大冬會的她告訴記者,從小自己就有從事冬季運動的夢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冰球在東北的哈爾濱等城市有著非常好的群眾基礎,小時候很多學校都組建了冰球隊。
“那些沒有球隊的學校,孩子們自己制作簡易球桿,用鐵罐頭盒子當冰球打。如今,我們不僅在學校學到非常系統的訓練知識,而且學校也非常重視冰雪文化的教育。”管瑩瑩說。
哈爾濱體育學院的朱志強是本次大冬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冬奧組委特聘專家。哈爾濱體育學院是中國最早開設冰雪運動的高校之一,近年來,該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力度在不斷加大。朱志強還欣喜地看到,冰雪教育在中國形成了“多地開花”的局面。
朱志強說,1956年建校時,哈爾濱體育學院只有“水冰教研室”,當時連滑雪教研室都沒有;上世紀80年代,該校成立了冰雪部;2012年,該校成立了以碩士點和博士點培養為主的冬季奧林匹克學院。
他說,現在該校本科學歷以上學生有6000多名。“我們不僅注重冰雪競技項目后備人才培養,還和韓國、美國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冰雪人才培養計劃。隨著教育合作的不斷推進,中國將會涌現出一批既有國際視野,又了解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
朱志強曾全程參與中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的起草和修訂工作。他說,規劃中提到冰雪文化進校園和冰雪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這恰恰是哈爾濱體育學院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內容。
在冰雪人才培養方面,學校力爭讓哈爾濱體院走出去的學生都具備相應的冰雪項目基本技能,讓冰雪特色辦學使每一名學生受益,達到冰雪教學校內全覆蓋、冰雪基本技能全員能達標的目標。另一方面,學校將繼續發揮冰雪學科專業全國領先的優勢,直接面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國家培養和儲備更多高層次、高水平的冰雪體育人才,包括運動員、教練員、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冰雪場地設施管理和維護專業人員等。
“人才培養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希望使哈爾濱體育學院真正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不是主場的主力’。”朱志強說。
本次大冬會中國代表團旗手楊詩琦也是高校冰雪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在加入大冬會中國代表團之前,楊詩琦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京大學滑雪隊隊長。這個3月,楊詩琦經歷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參加正式國際比賽,第一次獲得國際雪聯的積分,也是第一次擔任大型賽事的代表團旗手。
從小喜歡滑雪的楊詩琦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她是通過高考而非體育特長生身份進入的北大。她說:“近年來,中國高校的冰雪教育氛圍和文化越來越濃。目前北大滑雪協會的注冊成員有約5000人,從大一到大三,我也見證了滑雪運動在校園里逐漸受歡迎的過程。”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常務副主席薛彥青說,在“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戰略的帶動下,中國有越來越多高校開展冰雪教育,這次大冬會除了東北高校以外,來自北京、上海、山東等高校的很多學生也參與其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這次取得1500米短道速滑冠軍的安凱就來自中國海洋大學。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運動員是在享受比賽,展現出中國大學生陽光、自信、開放、友善的良好風貌,他們參賽獲得的經歷都將為其大學生活增添精彩一筆。”薛彥青說。
朱志強說:“冰雪運動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那是一種不畏嚴寒、征服自然的態度,一種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一種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勇氣,更是一種追求卓越、志存高遠的境界。希望通過教育部門的不斷努力,冰雪文化不斷深入人心,讓冰雪教育在中國校園落地生根,讓冰雪之花更加晶瑩奪目。”(執筆記者:李琳海;參與記者:林德韌、徐征、張逸飛)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