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偷偷要色偷偷中文无码,国产精品农村妇女α片,精品亚洲国产中文品香蕉在线

中國新報融媒網

導航菜單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2019
10/04
20:31
求是網
分享

編者按:今年以來,面對改革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面對國內外的風險挑戰,各地區各部門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認清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現狀和長期向好的大趨勢,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舞斗志、奮力前行,本期刊發一組由省市長撰寫的文章,供讀者參考。

上海:繼續當好新時代的排頭兵、先行者

上海市市長 應 勇

“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習近平總書記為上海發展指示的方向清晰而明確。今年以來,上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穩字當頭、進中固穩,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4%。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0%。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新增就業崗位38.54萬個,比去年同期增加0.8萬個。截至6月底,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8.77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0.86萬人。總的來看,當前上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符合預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顯現。

全力落實“三大任務、一大平臺”。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是上海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推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大戰略支撐。目前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已經掛牌設立,科創板順利開市,29家科創企業上市交易,融資超過400億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印發,正在加快落實。“一大平臺”,就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目前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的要求,聚焦“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創新更強、層次更高、成效更好”,繼續以一流的城市環境和一流的服務保障,確保第二屆進博會圓滿成功。

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集聚一批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這兩年制造業投資持續加大,工業投資在去年大幅增長17.7%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實現了17%的高增長。持續推進重大工程建設,開工建設了一大批提升城市功能的重大項目,浦東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投入運行,近年來重大工程投資額每年都在1000億元以上,對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就業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2019年8月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臨港新片區是上海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上海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在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中承擔著特殊使命。圖為臨港新片區。 解放日報社供圖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依托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堅持培育、提升、淘汰相結合,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激發新動能,釋放新動力。培育,就是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一批百億級、千億級、萬億級新產業,C919大型客機、光刻機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升,就是以新技術、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產品升級,技改投資占全部工業投資比重超過60%。淘汰,就是加大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和低效益落后產業的淘汰力度,近些年每年淘汰落后產能1000項左右。

以政策穩保障經濟穩、企業穩。發揮政策的積極引導作用,以政策穩、預期穩保障經濟穩、企業穩。去年下半年以來,圍繞“六穩”,制定實施外貿“穩預期、穩企業、穩訂單”20條措施、工業穩增長30條、促消費29條、鼓勵設立民營企業總部、完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等一大批政策,招商引商安商穩商工作順利推進。近年來,上海利用外資快速增長,今年1—8月新設外資項目、合同外資、實到外資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7.8%、9.6%、13.4%。上海是經濟外向度、開放度、外貿依存度高的口岸城市,容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狠抓政策落地見效,才能主動有效地保證預期穩、經濟穩。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以良好的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去年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指標實施十大專項行動、56項改革舉措,企業在獲得電力、開辦企業等領域辦事和審批環節減少30.5%、時間縮短52.8%,助力我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78位提升到46位。今年實施108項改革新舉措,再減少企業辦事環節50%左右、時間40%左右。率先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成立市大數據中心,開通“一網通辦”總門戶,逐步使企業和市民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目前,14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90%審批事項“只跑一次、一次辦成”,99%社區服務事項全市通辦。深入開展“證照分離”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兩批共198項改革事項,近些年取消調整行政審批等事項321項,率先實施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實施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政策,率先實施營改增試點,2012—2017年累計減稅3248億元,2016—2018年再為企業新增減稅降費897億元。今年實施了7個方面15項舉措,為全社會新增減稅降費1835億元,其中為企業新增減負約1435億元。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穩增長、穩預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穩增長、穩預期的重要手段,著力解決好“老小舊遠”等民生問題。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2018年,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增80家、累計180家,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81家、累計641家,養老床位新增7103張、總數達到14.4萬張。率先探索普惠安全、托幼一體的托育服務體系,截至今年8月,各類托育服務機構增加到580家,比2017年底增長約73%。全面推開“留改拆”并舉的舊區改造,去年完成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42萬平方米,今年將再完成55萬平方米。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三園工程”,去年底全市家庭農場達4434戶,今年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07元,同比增長9.3%。這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舉措,對當前的穩增長、穩預期起到了良好支撐作用。

江蘇:譜寫“強富美高”新華章

江蘇省省長 吳政隆

“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發展描繪的宏偉藍圖。江蘇一直努力把這一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今年以來,江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六穩”要求,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5%,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32.5%和44.7%,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99%和4.3%。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穩定,為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基礎。

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是江蘇最為厚實的“家底”,全省制造業規模達16萬億元,占全國的1/7,但總體上仍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把加快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今年全年為企業減負2000億元以上。統籌好穩增長、調結構,狠抓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做好“加法”,今年前8個月全省210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960億元,開工率達74.3%;同時依法依規取締各類“散亂污”企業2400多家,出清僵尸企業167家,做好“減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江蘇科教人才和產業發達的雙重優勢,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著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6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對全省現有產業進行系統梳理,重點打造物聯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高端紡織等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隱形冠軍”,補強基礎元件、基礎材料等突出短板,著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優勢、自主可控的產業“航空母艦”。

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江蘇把綠色發展作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要求,著力完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體制機制。2018年,與開始實施“大氣十條”的2013年相比,全省經濟總量增長56.9%,PM2.5平均濃度下降34.2%,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7.7個百分點;與實施“水十條”前的2014年相比,經濟總量增長42.5%,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提高7.7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降至1%。今年1—8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水質優Ⅲ類比例同比提高19.2個百分點,所有國考斷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均消除劣Ⅴ類。2018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6.18%、6%;節能環保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50億元,居全國前列。蓬勃發展的綠色產業,正在迅速成為江蘇新的經濟增長點。

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江蘇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根據區域功能定位,發揮特色優勢、促進優勢互補,著力推動差異發展、聯動發展、協調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聚焦突出短板和瓶頸制約,加快建設“三縱四橫”鐵路主骨架,加快擴建一批機場,加快長江過江通道建設。積極推動產業合理布局分工,堅持全省統一的技術、環保、安全標準,在這些方面不搞“梯度轉移”。同時立足全國全省全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沿江沿海、蘇南蘇中蘇北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在各區域合理分工、優化布局,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提高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力。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江蘇仍然必須走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2019年8月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著力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圖為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云港片區。 新華日報社供圖

著力增創改革開放新優勢。改革開放40多年來,江蘇靠“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走在了全國前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仍然必須走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堵點”、“痛點”、“難點”,全力推進“不見面審批”,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1—8月,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4746戶,其中企業1457戶。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領擴大東西雙向開放,制定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組織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絲路貿易”促進、重點合作園區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五大行動計劃”,大力推動江海聯動、陸海統籌、空港直航,形成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開放格局。今年1—8月新增“一帶一路”沿線對外投資項目207個、增長45.8%,對“一帶一路”沿線出口增長13.8%。以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平臺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緊扣制度創新這一核心,建設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大特色片區,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優良作風,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努力在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著力在改善民生中穩增長、促發展。江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與穩增長、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今年努力辦好民生十件實事:提高醫療保障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大養老服務力度;加強特殊群體關愛;完善城鄉公共服務;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加快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深入整治黑臭水體;大力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定實施“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出臺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涵蓋公共教育、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等11個領域,目前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標準化配置實現度超過90%。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弱項,著力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兜底保障、環境質量和生態宜居等水平。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每年確定一批民生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增強的同時,為穩定經濟增長和促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浙江: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勇立潮頭

浙江省省長 袁家軍

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浙江時刻牢記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的“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新期望,堅持以穩應變、以進固穩,推動“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強化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好勢頭。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1%,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6%和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5.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4.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增長19.9%,城鎮新增就業6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6%。

強化改革推動,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抓手,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的體制機制新優勢。健全穩企業防風險工作體系,堅持省市縣協同、部門間協作、政銀企聯動,大力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制定實施民營企業發債需求清單等“五張清單”,持續推進減稅降費等“九項措施”,健全政企互動共治等“五個一機制”,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上半年,全省共為企業減輕負擔1188億元;1—8月全省新增貸款1.11萬億元,同比多增535.4億元。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全面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推進群眾和企業“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部門間“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穩定、可預期、法治化的最佳營商環境。年底前8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公”、90%以上的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從賦碼備案到竣工驗收審批“最多90天”。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施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推動資源加快向優質企業、優勢區域集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從2013年的12.6萬元提高到目前的28萬元,畝均增加值由85.8萬元提高到104.7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由每人16.9萬元提高到22.5萬元。深入實施“投資新政”,以“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為主戰場,實施省市縣長項目工程,堅持民資、國資、央企投資、外資和特色小鎮投資“五個輪子”一起轉,搶抓未來產業、未來社區等投資熱點,精準謀劃招引大項目好項目。1—8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8%,其中扣除房地產開發的民間項目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交通投資分別增長17.1%、20.3%、17.2%。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浙江全面實施科技新政,加快建設創新強省。浙江臺連低溫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湖州市的一家企業,該企業與北京航天101所簽訂聯合研發協議,并在航天院成立研發中心,依靠出色的生產質量和服務質量逐漸打響品牌,贏得國內外市場。圖為2019年9月16日,該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生產操作。 人民圖片 陸一平/攝

強化開放帶動,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全面實施打造“一帶一路”樞紐行動計劃,加快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促進外貿平穩運行,建立外貿“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管理系統,完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工作機制,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堅決防止外貿格局“被打亂”、美國市場“被打沒”、外資企業“被打跑”、優質企業“被打垮”、產業鏈“被打斷”、就業平衡“被打破”。1—8月,全省外貿出口增長8.9%,其中對歐盟、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分別增長8.6%、22%、13.6%,對美國出口總體平穩。以外商投資法實施為契機,加大外資招引力度,加快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和境外并購回歸產業園,提升利用外資質量。1—8月,全省實際利用外資89.8億美元、增長11.1%,吸引1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培育高能級開放平臺,大力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深化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建設中國(杭州、寧波、義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全球布局步伐,推進寧波“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16+1”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全面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全省域全方位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水平謀劃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成為強勁活躍增長極。

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全面實施科技新政,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創業創新生態圈,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以產業創新引領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行動計劃,加快數字長三角、數字大灣區、移動支付之省、電子發票等十大標志性引領性數字項目建設,聯動推進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今年以來,全省新增工業機器人應用9894臺,在役工業機器人總量超8萬臺;新增上云企業3.6萬家,累計達32.5萬家。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均在浙江建設5G聯合創新中心,杭州正在全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充分發揮浙江大學科技創新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之江實驗室爭創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大力支持阿里達摩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普及應用“城市大腦”,認真籌備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科創高地。強化前沿基礎研究,大力支持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深入謀劃一批“醫學高峰”,發展國際領先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創新高地。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雙倍增”計劃,大力實施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鳳凰行動”、培育本土跨國公司“雄鷹行動”、培育單打冠軍隱形冠軍“雛鷹行動”,支持科創企業上市。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2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5.6萬家,上市公司總數達561家。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功舉辦“2019年全國雙創活動周”,放大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目前,全省建成省級及以上雙創示范基地25家,其中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8家。

福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新突破

福建省省長 唐登杰

福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3%,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營造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取得新突破。大力弘揚特區精神、晉江經驗,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深化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建設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等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上半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9%,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增強。圍繞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產業鏈水平,實施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千億集群培育計劃和新興產業倍增工程、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工程,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迅速崛起,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總量占GDP近40%。堅持陸海統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六大灣區建設,海洋科技、藍色產業等蓬勃發展。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成為常態,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幫助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的70%,貢獻了70%以上的科技成果,吸納了80%以上的就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黨政領導與企業家懇談會、掛鉤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和“政企直通車”制度,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堅守實體、創新轉型,幫助企業紓解困難、穩定預期。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增長23.9%,城鎮新增就業、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分別完成全年任務數的72.6%、102.8%;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68%,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落實更大力度減稅、更明顯降費政策,上半年新增減稅降費298.8億元。加大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上半年全省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同比增長69.3%,6月末不良貸款率1.3%,比上年同期降低0.58個百分點。著力消除堵點障礙,疏通有效投資渠道,建立民間投資項目儲備庫,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長11.4%,對全省投資增長貢獻率達90.8%;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3.2%,技改投資增長18.2%,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福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三元鋰電池技術,躋身世界三強,動力電池銷量全球第一。圖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 閩東日報社供圖

吸引優質生產要素集中集聚取得新突破。貫徹“走在前頭”的重要要求,抓住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機遇,發揮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多區疊加優勢,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絲路海運、絲路飛翔等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七大標志性工程,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大力發展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新模式,上半年全省進出口增長6.8%,其中出口增長11.9%,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13.6%。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發展壯大飛機融資租賃、航空維修、物聯網等新業態新平臺,國家推廣的69項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成果中,福建有27項。積極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精耕細作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大力引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上半年新增實際到資億元以上外資項目數增長34.2%。

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取得新突破。福建同臺灣一水相隔,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處在兩岸融合發展最前沿,正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堅持應通盡通、能通先通,加快推進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等前期性、基礎性工作。加強閩臺產業對接合作,上半年全省新增臺資項目數增長16.6%,實際到資增長26.7%。堅持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推進在閩臺胞與福建居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享受同等待遇,率先開展對臺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直接采認,4363名臺胞取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廈門航空累計招聘臺籍空乘人員300多名。辦好海峽論壇,打造民間交流大平臺。上半年臺胞入閩超過143萬人次,增長8%。在閩工作、生活、學習的臺灣同胞超過15萬人,每年來閩交流的臺灣青少年超萬人。

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牢記“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做好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現行扶貧標準下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脫貧。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鄉親的回信精神,強化產業支撐、人才支撐和紅色文化支撐,走具有老區蘇區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以老區蘇區為重點,完善鐵路、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四好農村路”,為老區蘇區發展產業、集聚要素創造良好條件。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相關支出,傾斜支持老區蘇區改善基本公共服務、補齊民生短板。

推動生態省建設取得新突破。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6.8%,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常年保持全優。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推進生態省建設,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著力創新綠色發展機制,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全流域生態補償、林業金融創新、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等一批改革成果在全國推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主要林區林農涉林收入約占家庭收入的一半。立足創造更多生態福利,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上半年全省12條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比例97.2%,各設區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比例98.6%,保持了生態環境的高顏值。

山東:奮力趟出一條高質量發展路子

山東省省長 龔 正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聚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國家戰略平臺集聚、新動能成長、結構優化、生態改善、動能增強明顯加速,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

聚力推動“六穩”落地見效。“六穩”本質上是穩增長、守底線、提信心。穩增長重在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出臺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45條、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42條、支持民營經濟35條、推動“六穩”落地見效30條、促進外貿20條、拓展消費市場12條等,集中推進7050個億元以上項目,全方位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守底線重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落實“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要求,啟動建設“金安工程”,打造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大數據平臺,形成對市場主體、行為、信息的全方位監測。抓好援企穩崗、職業培訓、“雙創”升級,強化重點群體幫扶,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今年1—8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91.7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3.4%。提信心重在引導預期。強化政策宣傳解讀、督導落實,主動送政策上門,打好“以補抵減、以增補缺、以彼制彼、以質取勝、以外拓外、以內補外”組合拳,1—8月,全省進出口同比增長7.8%。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岸線占全國六分之一的山東省,具有發展海洋科技和產業的有利條件,正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圖為全國唯一、世界七大海洋實驗室之一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山東省青島市供圖

聚力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堅定貫徹“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重大思路要求,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牛鼻子”工程,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5+5”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促進傳統產業的產業智慧化、新興產業的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加快培育新動能,擴大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實施兩批950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推動“十強”產業集群“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實施“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推進萬企轉型、實施萬項技改、引育萬名人才、打造萬億平臺。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兩年多來,治理“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關停化工生產企業1500多家,化工園區從近200家壓減到85家。山東經濟整體呈現出結構優化的“形”和此消彼長的“勢”,表現為“五個明顯加速”:一是國家戰略平臺集聚明顯加速。山東以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等重要戰略為支撐,推動新發展理念扎根見效。最近,山東又獲批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平臺廣闊、機遇難得。二是新動能成長明顯加速。新動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三是結構優化明顯加速。服務業占比從2017年的48%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0.7%,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從2017年的35%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40.7%。四是生態改善明顯加速。全省重污染天氣從2013年的60天降到2018年的9.9天。五是動力增強明顯加速。今年1—8月,新登記市場主體145.4萬戶,增長44.2%。高新技術企業增勢迅猛, 2018年新增2616家,創歷史新高,總量達到8916家,提前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今年有望達到1.1萬家。

聚力推動“四減四增”見實效。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產業轉型升級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以環保、安全、質量標準倒逼轉型升級,以轉型升級保障生態環保、安全生產,形成標本兼治、互促共進的良性格局。針對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包括重化型的產業結構、燃煤型的能源結構、重卡為主的交通運輸結構、化肥農藥使用量偏高的農業投入結構,以及資金、土地、能耗、環境排放指標“四大約束”,開展“四減四增”專項行動,建立量化指標體系,明確減和增的路線圖、時間表。工作導向上,堅持“減量替代是常態、等量替代是例外、畝產效益論英雄、安全環保守底線”,今明兩年壓減煤炭消費3700萬噸。操作路徑上,實行“四壓四上”,即壓舊上新、壓小上大、壓低上高、壓散上整,推進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等七大高耗能行業產能整合轉移,壓減焦化產能1600萬噸以上,對300萬噸及以下、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產能,有序分批整合轉移。

聚力構建“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良性機制。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府與市場關系重要論述,全面深化市場化改革,培育形成政策、環境、服務“三位一體”的集成優勢,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群眾企業獲得感強的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放管服”一體推進,持續減部門、減項目、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打造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辦事流程,實現“一鏈辦理”、“一網通辦”、“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互聯網+監管”、信用監管、包容審慎監管。堅持換位思考、主動服務、有求必應、無事無需不擾、結果評價的服務理念,推行“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大力推動減稅降費,釋放政策紅利,預計今年減稅降費1380億元,引導企業把減稅降費的紅利用于技術研發、人才引進,實現創新發展。加快國企“倒計時”改革,3年內省屬企業混改戶數和資產占比均超過75%,資產證券化率達到70%,改出“國企資源+民企機制”的新優勢、新活力。培育“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實施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

廣東:走在前列 當好窗口 擔當作為

廣東省省長 馬興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廣東牢記總書記囑托,緊緊圍繞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決落實“六穩”各項部署,努力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體現廣東擔當、廣東作為。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5萬億元,同比增長6.5%,預計全年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著力推進外經貿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廣東是外經貿大省,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的1/4,企業自身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較豐富的應對經驗,產業鏈相對齊全,回旋余地大,外部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出臺支持企業補齊供應鏈等9項措施,制定實施“穩外貿九條”和推進外貿高質量穩定發展32項措施,大力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支持更多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營銷體系,加大力度支持中歐班列,積極培育新增長點。上半年,全省實現貨物進出口3.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增長3.9%;對歐盟進出口增長13.3%,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出口增長7%。堅定不移落實國家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的部署,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虹吸效應,加大海外推介力度,推進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制定出臺“外資十條”,在強化用地保障、鼓勵增資擴產等方面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新舉措,抓好重大項目跟蹤服務,超過99%的外資項目以備案方式準入,成功引進巴斯夫、埃克森美孚、LG等一批投資額超百億美元的重大外資項目。上半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837.7億元,同比增長5.9%,新落戶投資額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0個。

著力開拓國內市場,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立足廣東經濟體量大、韌性強的優勢,更加重視穩定國內有效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聚焦關鍵領域,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特別是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穩投資力度實施方案,梳理提出農業農村、生態環保、鐵路、能源等領域建設項目599項、儲備項目258項,計劃兩年投資過萬億元。全域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扎實抓好“廁所革命”、垃圾污水處理等,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加大力度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校和職業院校建設,財政投入500億元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投入90億元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投入683億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出臺“促進消費29條”,大力拓展汽車、住房、農村等消費潛力,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萬億元,同比增長7.7%,體育健身、養老家政、教育培訓、休閑旅游等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快遞業務量增長3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2%、增幅比城鎮高1.8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穩健前行有實力有信心有底氣

 

2019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2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舉辦,累計出口成交1995.24億元人民幣。本屆廣交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成交額同比增長9.9%,我國民營企業成為最大參展主體。圖為4月23日,參展商向外國采購商介紹廚房產品。 新華社記者 鄧華/攝

著力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制定出臺“科技創新十二條”等政策,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78%。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省近九成的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科研機構、發明專利都來自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5萬家,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相結合,以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生物醫藥等優勢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5G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半年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例分別提高到56.5%和31.6%,國家級高新區達14個。強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九大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啟動3批共10家省實驗室建設,積極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著力解決“卡脖子”難題。積極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出臺深化人才改革24條,全面推行人才優粵卡政策,推動出臺大灣區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累計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94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2018年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1000億元。

著力強化制度供給與政策創新,切實增強企業信心、穩定發展預期。針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實為企業創造更好環境。堅決落實國家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制定出臺“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等系列惠企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上半年累計實現減稅降費1727.8億元。切實優化對企業的服務,建立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重點企業直通車等機制,幫助企業有效解決用地、用工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出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22項措施,上半年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2%,新增貸款集中投向穩增長、穩投資、轉型升級等相關領域,其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5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332億元。妥善處理P2P網貸、非法集資、上市公司債務違約等風險隱患,全省金融運行平穩、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市放權改革、“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開辦企業全流程平均不超過3個工作日,截至8月底全省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總量超過1200萬戶,其中1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堅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出臺“促進就業九條”,制定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實施方案,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工程,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0.9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64.5%,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來源:《求是》2019/19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70年,文化自信讓中國邁向世界舞臺中央
下一篇:各地歡慶“十一”佳節 市場人氣旺盛

頻道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