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從"一村一品"走向"一帶一路"
一一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產業強起來帶動鄉村美起來
祝繼冠 劉杰華 何嫘
山清水秀的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有一串串閃光的名片——“中國楊梅之鄉”、“中國茯苓之鄉”、“南方山核桃之鄉”……
近年來,靖州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加工園區+種養基地+科研中心+現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全產業鏈開發,努力打造全國領先、全省樣板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8年,園區實現總產值93.59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達72.85億元,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28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45%。
“五位一體”助力
楊梅、茯苓、山核桃,俗稱“靖州三寶”。
靖州楊梅素有“江南第一梅”之稱,全縣栽種楊梅8.9萬畝;靖州茯苓交易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茯苓集散中心,年集散茯苓7.8萬噸,占全國70%,出口占全國三分之二;山核桃種植面積居湖南第一,是“國家山核桃栽培與綜合加工示范區”。
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為靖州發展縣域經濟、推動精準扶貧的大課題。
靖州以特色產業為媒介,探索“加工園區+種植基地+科研中心+現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業態,實踐“農工結合、農商結合、農旅結合”三農結合的融合發展新文章。
從2018年起,靖州連續三年每年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產業園建設,連續三年將園內企業稅收產生的縣級分成收入全額投入產業園建設,將園內非稅收入返還產業園,賦予貸款、投入、收益等方面權限,切實激發產業園發展活力。
農工結合。按照“一區三園”發展模式,建設一個工業集中區,包括茯苓科技產業園、木洞楊梅產業園和飛山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個小園既相互獨立,又互為補充,形成多園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農商結合。大力發展“互聯網+”,建設商務配套體系、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中心,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引進全國大型物流企業和電商企業,形成冷鏈車、高鐵、飛機運輸的立體化配送體系。
農旅結合。將楊梅茯苓和民族風情特色旅游有機結合,建成全國品種最齊全的楊梅品種園、全國最大的楊梅生態博物館,集楊梅加工、文化、采摘于一體的木洞莊園,形成十萬梅山風光、百里苗侗畫廊。
政策給力,產業提升。如今,園區“低小散”嬗變為“高大上”。全縣形成了以坳上、艮山口、江東為中心的楊梅產業核心區;以橫江橋、新廠、大堡子為中心的山核桃產業核心區;以太陽坪、排牙山為中心的茯苓產業核心區。
今年六月,第七屆中國靖州楊梅節暨產業扶貧促銷活動中,全縣銷售楊梅3.1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2億元,并帶動周邊縣市銷售楊梅1.2萬噸;
去年,靖州在全國10余個省建立了152個茯苓種植示范基地,集散茯苓7.8萬噸,占全國的70%。,妥妥地實現“世界茯苓看中國,中國茯苓在靖州”的愿景。
過去三年,園區累計投資6.48億元,開工建設面積1000畝,三大產業年產值分別達到了12億元、8.3億元和4.5億元。
太陽坪鄉諸葛村貧困戶吳永銜,用自家承包的責任山入股靖州湘百仕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營造楊梅林26畝,按合同約定的比例分配利潤,楊梅進入盛果期后,僅此一項每年可得純收入25740元,實現穩定長效脫貧。
“過去,一年的楊梅只能換幾個‘油鹽錢’。”坳上鎮木洞村梅農李運前是靖州千萬梅農中的普通一員,他說,以前起早摸黑,挑著擔子上街兜售,價格低還賣不掉。現在,通過多渠道營銷,尤其楊梅節的舉辦、電商渠道的建立、楊梅深加工企業的引進,楊梅不僅不愁賣,價格還一路看漲。
目前,全縣楊梅產業帶動貧困群眾1.1萬人,茯苓產業帶動1.2萬人,山核桃產業帶動9200人,人均分別增收3600元、12000元、3200元。
“接二連三”發力
“穿行在茂密的梅林中,漫步在悠長的小徑上,樹上是饞人的楊梅鮮果,山間是迷人的樓臺亭閣,路邊有醉人的花花草草,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翻看長沙妹子蘇潔的朋友圈,一段記錄今年楊梅節期間在“中國靖州楊梅生態博物館”的游記,收獲了瘋狂點贊。
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靖州把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促進產業融合的載體,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以工業園區模式來建設管理現代農業產業園,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項目安排、統一提供服務,全產業鏈開發,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木洞莊園、一品東方、湘百仕等企業相繼落戶,成功研發出楊梅酒、楊梅汁、楊梅餞、楊梅面膜、楊梅黃酮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提高了楊梅的附加值,要把楊梅的價值“榨干吸盡”智美茯苓、鑫泉食品、中山楊梅等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投產;國藥控股、康爾國際等上市企業的引進,更是形成了從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
目前,新建園區標準化廠房8萬平方米,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35千伏變電站投入使用,小微企業孵化中心、創業服務中心、楊梅茯苓展示中心建成運行;正在建設的集茯苓文化展示、鮮茯苓交易、粗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于一體的茯苓加工貿易中心和鮮貨茯苓市場,可集聚茯苓加工小微企業360余家,進一步鞏固全國茯苓集散中心地位。
整個楊梅生態產業園,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規劃,集產業園、觀光園、博物園、文化園、植物園于一體。建設有20家楊梅冷鏈物流企業,5大楊梅產業基地(研發基地、品種園基地、十萬畝種植基地、萬畝綠化苗木基地、千畝楊梅良種苗木繁育基地),6個楊梅酒莊,10個楊梅特色村寨,100個楊梅農家客棧。
2018年,園區新增1萬噸楊梅酒、1.8萬噸楊梅飲料產能和0.8萬噸茯苓飲片、4000萬支茯苓多糖口服液產能。產業發展,群眾受益??焖侔l展的特色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楊梅季節,座落在楊梅村的佰諾酒莊,每年要收購近千噸楊梅次品果。“落果也換成了真金白銀。”坳上鎮先鋒村60多歲的貧困戶馬鳳蓮說,她每天撿三四十公斤楊梅落果交售給酒廠釀酒,可以換回一張張“紅票子”。
眼下,楊梅采摘季節已過,但作為“中國靖州楊梅生態博物館”核心景區所在,坳上鎮木洞村的楊梅基地里的游客依然不少。作為靖州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主體,3萬余畝楊梅依次分布在楊梅生態博物館旅游步道周圍,每年吸引10萬人次游客前來賞梅、品梅。楊梅火爆銷售的同時,運輸、包裝、餐飲、勞動力市場等行業隨同躍升,農民收入躥高,旅游業總收入達億元。
“天天都爆滿,最多是時候每天要接待1000多人,生意火爆忙不贏!”楊梅旺季,響水村國道兩邊的農家樂幾乎家家爆滿,生意紅火。談起楊梅節期間的經營狀況,農莊老板周宗偉眉飛色舞。
“一帶一路”借力
“最近茯苓長勢怎么樣了?一定要注意暴雨和高溫!”靖州縣茯苓專業協會會長王先有“身在靖州、心系非州”,三天兩頭通過手機聯系在南非的茯苓種植戶,詢問茯苓生長情況。
結苓早、結苓率高達96%的茯苓品種“湘靖28號”由王先有牽頭研發,曾搭載神州十號進行太空育種,原本生長期為1年的靖州茯苓在非洲9個月就能成熟。2015年,福建藥材種植商選中靖州茯苓純菌絲種“湘靖28號”,漂洋過海帶到非洲,試種當年,靖州茯苓在馬達加斯加大獲成功。后來,靖州茯苓又被推廣至南非。
現在,兩個非洲國家共種植茯苓200萬窖,鮮茯苓年產量達5000噸。今年,藥材商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已在靖州購買茯苓菌種1000萬袋,預計今年非洲產鮮茯苓產量將超過2萬噸。
“茯苓栽培加工技術與產業化”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核桃嫁接提早掛果技術為全國首創;航空茯苓、航空楊梅的選育和試驗項目進展順利。
科技創新,靖州步履堅實:近年來,靖州重點實施茯苓菌種選育、茯苓種植GAP基地認證、茯苓GMP規范性生產、茯苓系列產品研發、楊梅保鮮技術、山核桃早實豐產技術、楊梅果酒發酵技術等10 項目科研項目,先后制定發布了楊梅、茯苓省級地方標準7個;積極與中國中醫藥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建成省級研發中心1個、院士工作站1個。
中國茯苓科技產業園作為靖州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主體,堅守“高標準”,打造“大基地”,建有茯苓菌種選育研發中心、國際茯苓交易定價中心和茯苓產品初加工基地、茯苓產品出口基地、茯苓生物醫藥食品研發生產基地,突出基地、園區、市場、科研4大平臺建設,大力開展菌種技術研究、新產品研發、龍頭企業培育和人才培養等工作。
湖南補天藥業是第一批入園企業之一,在靖州太陽坪鄉八龍村,公司發展了3000畝的茯苓示范種植,引導農戶采取輪種方式種植茯苓,從菌種選育、種植、后續管理全程標準化。
目前,從茯苓菌種培養、茯苓規范化種植,到茯苓飲片加工、口服液膠囊生產,公司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鏈,2018年實現產值2.4億元,創稅3100萬元。
然而,這僅僅是靖州借力“一帶一路”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的一個縮影。
2017年來,靖州全面推行高標準開梯、高標準種植、高標準培管,建設形成規?;藴驶?、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大基地”。新增楊梅標準化基地6250畝、節水灌溉3000畝、老園改造21000畝,新增茯苓袋料栽培示范基地500畝,標準化生產面積達85%。
目前,園區全國最大的茯苓加工貿易中心已初具規模,茯苓萬噸中藥飲片廠、茯苓科技研發推廣中心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坳上鎮九龍村貧困戶王紹成,是聾啞殘疾人,在靖州茯苓大市場從事茯苓粗加工和貿易近2年,一年純收入在3萬元左右,實現了穩定脫貧。據統計,靖州像王紹成這樣,僅在茯苓專業市場及茯苓加工貿易中心從事茯苓粗加工和貿易的就有2000多戶1.65萬人,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融合發展之下的靖州現代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深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品牌效應不斷凸顯,產業融合不斷加深,示范帶動不斷增強,一個產業特色鮮明、生產要素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努力變大、變強。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