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報訊(記者 陳斌 通訊員 劉劍 劉遵炳)“宋寶玉的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不僅有效地避免農村土地撂荒的局面,給當地的貧困戶提供了務工機會,讓貧困戶盡快脫貧致富,還培養了一批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勞動者。”10月15日,湖南省隆回縣六都寨鎮丁山村花甲老農陳留書對荷香橋鎮桐木橋村婦聯主任宋寶玉夸贊不已。
今年55歲的宋寶玉,高中畢業一直務農,有著一股敢想敢干的闖勁,丈夫劉光軒曾在供銷社上班,由于改制,下崗后就和妻子宋寶玉一直開店銷售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物品,中央對“三農”的重視讓她看到了發展農業的前景。2008年當選巖門前村村主任后,宋寶玉就在本村帶頭種植烤煙、辣椒等,在了解了袁隆平種植優質稻的事跡后,決心帶領群眾走種植水稻致富之路。
2014年,宋寶玉自費參加了邵陽市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培訓,掌握了水稻種植的有關技術,宋寶玉投入300萬元,以每畝400元租種了六都寨鎮丁山村、李家村、廖家村300畝水田,購買了翻耕機3臺、高速插秧機1臺、收割機2臺、烘干機2臺,手扶拖拉機4臺、無人殺蟲飛機1架、農用車1臺,建起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辦公房、烘干房和倉庫,還和萬順植保合作社、飛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式”合同,公司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并包收稻谷。實行雙季稻機械化、規模化種植,又牽頭成立了軒寶雙季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一年下來,宋寶玉盈利15萬元。這下,宋寶玉更有信心了,在原有基礎上,新增160畝水田,繼續用于雙季稻種植。她還在鄰村李家、廖家村推廣中稻種植,為村民提供泰優-390、深兩優5814、深兩優876等優質稻種子,并幫助村民賣糧,聯系周圍的大米加工廠,要大米廠到這里來購買糧食,解決村民糧食生產的后顧之憂。
2016年來到糧食監測點六都寨獅龍村和該村劉吉軍一起合作,也以每年每畝400元租水田500畝用來種植雙季稻;同年來到左家譚村租地430畝,實施煙基工程,即上半年種植烤煙,下半年種植中稻或晚稻,煙稻輪做,充分利用好土地資源。2018年成立了旭谷農機專業合作社,專門為種植水稻提供農機服務和大米加工。
“宋寶玉的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不僅有效地避免農村土地撂荒的局面,還給在村的中老年農民提供了務工機會,并培養了一批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勞動者。”丁山村書記歐陽鐵寶對宋寶玉稱贊不已。
為了減少成本,采取機插稻水肥一體簡易場地無盤育秧技術,將水肥一體秧床分離為保水材料水肥層(隱形庫)與秧苗基質層(根層)兩層,這樣,山坡地、水泥場地也能育秧,他們就利用烤煙房育秧。用編織袋布、無紡布覆蓋保水材料以隔離種子、育秧基質,有利于種子發芽、出苗,并滿足秧苗生長對水肥的需求。一般每畝大田雜交稻種子及育秧費用120元至150元,比傳統機插雜交稻減少50%以上。該技術操作簡便,與印刷定位播種技術結合應用,解決了機插雜交稻用種量大、秧齡期短,秧苗素質差、雙季稻品種不配套等技術問題,為開展水稻商品化育秧及其專業化育插秧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撐。
“宋主任看到我做事有責任感,但體力不足,加之家里貧困,就安排我看水。她為200多個貧困戶提供了在家務工的機會,每個貧困戶每年一般要增加上萬元的收入,”左家譚村貧困戶向乾明高興的說。
物質富裕了,精神上也要富裕起來。宋寶玉倡導移風易俗,開展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在全村營造了一個除陋習、樹新風的良好氛圍,有效抑止了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現在,全村每天都搞衛生,家家主動出義務工,看到地上有臟東西隨手拾起扔進垃圾桶里,已經成為每一個村民的習慣。
“今后,將進一步改良大米品質,種出不用化肥、不打農藥的優質稻谷,做出自己的品牌,再通過統一收購和銷售,帶領社員共同致富。”談起前景,宋寶玉信心滿懷。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