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野生動物”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歷年來形成的“野味產業”規模龐大、從業人員多,涉及經營野味的餐館、銷售野生動物的農貿市場經營戶、運輸野生動物的物流從業者及廣大的養殖戶等不同利益群體。《決定》具有法律效力,而要保證《決定》的順利實施,需要妥善處理好《決定》直接影響的各相關方的利益訴求,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本文以資興市為藍本,進行案例分析。
一、資興市野生動物基本情況
資興市現有林地面積320萬畝,森林覆蓋率76.2%。轄區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腹角稚、金雕,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白鷴、斑林貍、虎紋蛙、獼猴、穿山甲、鴛鴦、蜻蜓,還有黑斑蛙、刺猬等35種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于地處山區、林區、東江湖旅游景區,發展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養殖是鄉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據調查,資興市辦理有8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17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養殖品種有黑斑蛙、棘胸蛙、王錦蛇、水律蛇、眼鏡蛇、小麂 、獼猴、藍孔雀等;養殖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市場效益。全市人工繁育養殖場所固定資產投入840多萬元,從業人員100余人,存欄動物價值968萬元以上(截止今年2月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尚未形成社會共識。
一些消費者受不良飲食文化觀念的影響,對“食用野生動物能滋補身體”的說法深信不疑;再加上野生動物的稀缺性,一些人“物以稀為貴”的心理在作祟,以使用和食用“稀有之物”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沒有需求就沒有交易”,濫食“野味”陋習根深蒂固,不食用野生動物尚未形成社會共識。
(二)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食用的后繼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資興市已嚴禁野生動物進入農(集)貿市場,嚴禁任何野生動物交易經營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經營野生動物行為;市場監管、農業、林業等部門派出多個檢查組督促市場主辦方關停農(集)貿市場活禽交易,停止農(集)貿市場活禽宰殺行為。《決定》出臺后,養殖戶現在主要存在以下困難:
(1)未出臺補償政策,養殖戶進退兩難。從1月23日起按湖南省林業局要求,資興市對所有養殖場所實行“一封控四嚴禁”已經3個多月了;但對現有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如何處置、對養殖戶如何補償等政策還未出臺。而所封控的全是活體,每天都須投食喂養,所需資金每天大多要上百元到上千元。例如資興市高碼鄉高牌村八角塘組養殖戶曹子劍,2019年剛擴大養殖規模,養殖黑斑蛙68畝,現存欄3000余公斤,現在每天需花費1000多元喂食。他說,繼續喂每天要花錢,不喂食必定餓死,那么損失更大。現在,所有特種養殖戶都面臨“不能賣錢,養著燒錢,沒錢還錢”的窘境,進退兩難。
(2)特種養殖貧困戶退出困難大。野生動物養殖是精準扶貧工作中貧困戶脫貧的一項重要致富產業,關系到貧困戶能否如期脫貧。在不少鄉鎮特種養殖確實幫助了當地群眾脫了貧致了富。現在如果“一刀切”地禁養、禁食,對廣大已經脫貧的養殖戶、期待借此脫貧的養殖戶來說,都將帶來不小的困難及損失。貧困戶從資金投入到學習養殖技術等方面都付出很多,退出現有特種養殖產業,從零開始重謀出路的困難不小。
(3)轉產改造難度大,存在衛生、安全隱患。因實行“一封控四嚴禁”,造成養殖的野生動物存欄密度增大,存在疫病風險。特別是蛇類養殖等特殊設施轉產改造難度大,因蛇類養殖場所是全封閉,而且鋪有地暖設施,投入大、養殖場所難改造,轉產改造難度非常大。
(4)退出損失大、還債壓力大。養殖戶前期投入大,有的負債經營,有的剛見效,退出損失非常大。例如資興市回龍山瑤族鄉高坡村上涌組養殖戶李建輝于2019年投入20萬元養殖黑斑蛙,在華融湘江銀行貸款15萬,如果退出不能養殖,面臨血本無歸。有些養殖合作社還承擔與貧困戶利益聯接、分貸統還責任,還債壓力更大。
(5)政府經濟補償壓力大。近年來資興市從事野生動物養殖、收購、加工、出口的企業實體和個人越來越多,經營利用的野生動物種類的數量也大大增加。野生動物養殖、收購、加工、出口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大,如果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和食用,勢必會給養殖戶造成很大損失,政府經濟補償壓力非常大。
三、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建議
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已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劃,政府制定配套政策需要考慮諸多問題,如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是否可以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對現有“存欄”動物怎么處理,如何引導“特種動物”養殖戶及相關從業人員轉型轉產等等。更要重點考慮目前人工繁育、經營利用野生動物的農戶中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旦被取締“特種動物”養殖,貧困戶如何籌措資金進行轉型轉產。同時,哪些野生動物該禁?哪些不該禁?不容許上市交易的野生動物該如何處置?《決定》的順利實施還需盡快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為此,提出建議如下:
(一)形成共識,“革除陋習樹新風”。
政府要引導群眾革除陋習,倡導“革除陋習、不吃野味”健康飲食文明新風尚,引導消費者管住自己的嘴,遠離“野味”。廣泛宣傳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和濫食野生動物的危害,爭做文明、守法、有愛心、保護生態環境的好公民。要鼓勵社會公益組織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同時,做到全方位、最大化利用資源,多角度、多層面、多渠道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創新宣傳方式,借助新的傳播工具,比如當前比較火的微信、抖音小視頻,或者其他播放軟件,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還要傳統媒體、新媒體、宣傳欄窗等媒介載體力求做到全覆蓋。采取電視紀錄片、專題活動等形式,不斷提升宣傳效果。通過媒體宣傳、內參刊物上稿件信息、發布公益廣告、入戶宣傳宣講、主題宣傳活動等途徑,做到領導干部、居民群眾、企業學校全覆蓋。重點用身邊的事、身邊的人“現身說法”,引導廣大群眾勸說阻止、主動舉報各類傷害、捕殺、販賣、食用、運輸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非法行為。餐飲行業不得將野生動物及產品作為菜肴進行銷售,餐館的名稱不得以“野味”字樣冠名;客貨承運業主要自覺拒運野生動物及產品,形成全社會共識,打一場“人民保護野生動物戰爭”。
(二)相互協作,科學保護。
“舌尖上的任性”,與一些人的不良消費習慣以及牟利沖動有關,而相關法律的漏洞和短板,也不容忽視。政府部門既要加強宣傳教育,從道德層面約束人們不要食用野生動物,更要從法律層面將其納入打擊范圍。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和濫食等行為的存在,有長期以來形成的“陋習”,也有執法機關監管力量薄弱的因素。根據《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有關規定,林業、森林公安等部門要加大對執法人員專業培訓,規范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建立林業、市場監管、森林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制度,定期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市場監管部門重點打擊農(集)貿市場、電商平臺等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同時,聯合網信部門加大對電商平臺、網站和廣告的監測監管力度,刪除、屏蔽野生動物交易信息,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發布廣告和提供交易的行為。林業、森林公安等部門要堅決取締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全面整頓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經營利用從業機構;停止受理以食用為目的獵捕、經營野生動物的申請。更要嚴厲打擊非法獵殺、經營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等一系列違法犯罪活動,推動野生動物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健全。鼓勵社會公益組織積極參與,“多方助力”野生動物保護。
(三)配套政策,科學處置。
落實好《決定》精神,制定配套政策,盡快制定、調整相關名錄,明確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養殖政策,制定有償退出機制、存欄野生動物處置方案和引導幫助養殖戶順利轉產是關鍵。
(1)加強對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非食用性利用的監管。《決定》第四條規定“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政府可以引導符合條件的養殖戶進行科研、藥用、展示等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養殖。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要及時制定、完善相關審批和檢疫檢驗規定,加強審批和檢疫檢驗管理。對生存在野外的瀕危、珍貴野生動物,要以保護為主要目的,同時做好疫情監控、打擊盜獵等工作。
(2)盡快制定、調整相關名錄。《決定》第七條規定:“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依據本決定和有關法律,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定”。要盡快調整《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等目錄,使執法部門執法有據,使養殖戶放心經營。本著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產品供給安全的原則,將黑斑蛙、棘胸蛙等兩棲類動物調整出陸生野生動物目錄,納入水生野生動物目錄,由農業部門管理,繼續進行養殖。
(3)盡快出臺補償政策。《決定》第七條規定:“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必要措施,為本決定的實施提供相應保障。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各級政府要盡快制定政策,明確補償范圍、項目、標準,落實補償資金,以引導養殖戶早作決策、轉產轉業。時間拖得越久,補償金額必然越多,政府的補償壓力也越大。
(4)制定有償退出機制和存欄野生動物處置方案。被注銷許可證養殖場存欄野生動物如何處置,須盡早組織專家研究,盡快出臺科學合理的處置方案。建議可以參照其他省市做法:一是政府給付養殖戶一定補償資金后,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二是野生動物科研機構作為科研之用購買部分野生動物。三是動物園收購一部分動物作為展演。四是考慮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放生,以補充物種用。
制定有償退出機制,做好存欄野生動物處置工作,建議如下:
1.從組織領導上加強處置工作。政府成立專門的機構,統籌安排、綜合協調,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確立退出機制,合理補償和有序引導轉產轉型。林業部門對面臨的野生動物收容安置和相關補償等問題預先進行研判,調研人工繁育及經營利用企業或農戶轉產轉型的實際困難,及時向市政府報告,提出建議。扶貧部門對從事特種養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調研,他們當初為了脫貧借貸資金或變賣了房產來發展養殖;被取締以后如何進行轉產轉型。林業部門、森林公安對處置人工繁育及經營利用野生動物情況進行摸排,防止違法出售野生動物食用的行為。農業農村部門對人工繁育養殖戶被取締養殖以后如何轉產轉型,穩定農業生產、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有關政策進行調研,提出建議和出臺指導政策。
2.從資金投入上促進轉產轉型。政府建立有償退出機制,對取締以后人工繁育、經營利用野生動物的企業、養殖戶補償資金以及轉產轉型資金要保障投入。資金來源按中央及省級的有關文件,市(縣)級政府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人工繁育養殖場所取締后,轉產轉型要在項目資金、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用地審批、技術培訓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幫助退出養殖戶早日實現轉產轉型,發展生產。
3.從科技支撐上助力產業發展。轉產轉型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補償資金到養殖戶,養殖戶跟能人,能人帶項目,項目到產業,產業跟市場的路子。根據資興市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油茶、楠竹、中藥材種植,以及林筍、林藥、林菌等林下經濟產業。采取技術培訓、以獎代補、項目傾斜、金融支持等扶持措施,引導養殖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市政府安排科技特派員重點幫扶轉產轉型的養殖戶,開展科技下鄉服務活動,以科技支撐助力產業發展。
( 何巧梅)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