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1未來科學大獎”昨日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得主袁國勇視頻連線發言。\受訪者提供圖片
2021未來科學大獎昨日在北京揭曉。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成為今屆“生命科學獎”得主,獲得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獎金。獲獎評語指出,是為了表彰二人發現冠狀病毒為導致2003年全球重癥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為人類應對MERS和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傳染病,產生重大影響及貢獻。
今屆“物質科學獎”得獎人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杰,臺灣交通大學教授施敏則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于2016年設立,是一項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昨日公布第五屆得獎者名單,香港人熟悉的袁國勇教授成為“生命科學獎”得主之一。袁教授回復大公報記者表示,獲得未來科學獎背后的科學委員會認可,是對團隊最大的肯定和鼓勵,他和整個研究團隊都欣喜若狂。“作為一名臨床科學家,最高興的是我們能找到一些創新的東西,來幫助患者康復或預防疾病,但工作的重要性取決于同行的認可。”他又寄語后輩,做科學要始終保持好奇心,要去問問題和克服困難,以發現自然的奧秘,打破新的疆界。
預言將有另一場傳染病
袁國勇在獲獎感言中表示,愈來愈多新出現的傳染病因子將從動物轉移到人類,并預言未來將會有另一場傳染病大流行到來。同時,他將繼續努力發現新病毒,建立動物模型,發現新抗體,研發疫苗,更多了解疾病,并了解病毒如何殺死被感染的細胞。
袁國勇對野生蝙蝠中SARS類冠狀病毒的持續研究,大大擴展了人們對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種傳播障礙、發病機制、與疾病和診斷的認識。鑒于蝙蝠衍生的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的高流行率,他們的研究預測了類似SARS的流行病可能再次出現,并強調了公共衛生防備的重要性。正如其所料,蝙蝠冠狀病毒HKU4/5被認為是引起了流行性中東呼吸綜合癥MERS-CoV病毒的前身。
從2003年的全球重癥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到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袁國勇和裴偉士的研究,對人類認識和治療這種新興傳染疾病做出了重大貢獻,對這些疾病的應對提供了證據和策略。
張杰與施敏亦獲獎項
“物質科學獎”得主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杰,他通過調控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沖快電子束,并將其應用于實現超高時空分辨高能電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變的快點火研究。
臺灣交通大學教授施敏則在對金屬與半導體間載流子互傳的理論認知作出貢獻,促成了過去50年中按“摩爾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電路中,如何形成歐姆和肖特基接觸的關鍵技術取得成就,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數博會上的“黑科技”
下一篇:東江環保增收不增利 危廢處理行業現“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