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郭璽——接力治理鎖黃沙
凌晨5點左右,郭璽就起床了。6點多吃過早飯,開著水罐車到取水點與同事們集合,分配一天的澆水任務;然后和大家一起開車前往造林區域澆樹,一直忙到傍晚。
這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郭璽一天的工作。春季造林接近尾聲,為新栽的樹苗灌溉刻不容緩。“我在林場里算是年輕人,多干點是應該的。”郭璽說。
今年39歲的郭璽是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他對這片沙生灌木林有著特殊感情。古浪縣位于騰格里沙漠南緣、河西走廊東端,原有沙化土地239萬畝,占縣域面積的30%以上,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郭璽的家,就在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八步沙區域。
20世紀80年代,古浪縣土門鎮有6位老人以聯戶承包的方式,在八步沙組建了集體林場,郭璽的爺爺郭朝明便是其中之一。
小時候,郭璽就開始跟著父輩在沙窩里種樹。“治沙確實是個辛苦活兒。從小我就想,長大后一定要離開這個地方。”以前,每年到了工地冬季停工的時候,郭璽都會回到家里,幫家人一起治沙種樹,來年春天繼續外出打工。
2016年冬天,郭璽回來種樹時,發現老一輩治沙人都上了年紀。他坦言:“我心里很糾結,到底要不要留下來。”郭璽回憶說,他準備外出前,想再走進林場看看父輩種的樹,梭梭、花棒、紅柳……這都是老一輩堅持下來的成果。郭璽被眼前看到的一抹抹綠色打動了,決定留下來繼續干這件偉大的事。
經過治理,如今的八步沙已成為南北長10余公里、東西寬8公里多、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屏障。
但是,八步沙林場的治沙人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持續向沙漠縱深挺進。今年春季造林,八步沙林場栽種各類苗木500多萬株,打草方格的稻草用了700多噸。
“國家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有信心守護好這片綠色。”郭璽說。 (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印奇——腳踏實地創未來
“所有行業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再做一遍。”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曠視科技”)首席執行官印奇說。身份核驗、樓宇通行、倉儲物流、交通出行……曠視科技的核心技術正在各個領域加速落地。
2011年10月,印奇與兩名同班同學創辦了曠視科技,這是中國最早一批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之一。當時23歲的印奇想法很簡單。“學這個、看好了、就干了。”印奇說,“這是一個‘無知者無畏’的選擇,一群理工男憑著探索技術的初心,想通過努力讓技術創新改變社會。”
恰好學習的專業是前沿領域,當時人工智能賽道雛形未顯。成立幾年內,曠視科技通過保持技術領先拿到數輪融資。
評價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要看研發方向是否正確,更要看是不是長期堅持投入。印奇希望,通過技術突破證明曠視科技存在的價值。
幾年下來,曠視科技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層、模型層和應用算法層均有關鍵技術布局。接下來,他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進一步實現商業化。
“早期依靠融資,我們增強了研發實力,完成了初步的商業化,但終究要依靠自身經營造血把自己養活。”印奇坦言,需要盡快使公司達到商業收益與研發投入平衡的良性運轉狀態。
從1到100的商業化難度并不亞于從0到1的技術突破。在印奇看來,技術有自身的成長曲線,關鍵在于要找到技術能夠發揮最大價值增量的地方。曠視科技商業化進程不斷提速,近年來致力于降低應用門檻、賦能實體經濟,與制造業、物流業、手機、汽車等行業開展深度合作。
“作為一名科技創業者、一名企業經營者,要在技術上爭口氣,更要著眼長遠、腳踏實地,推動整個行業向好發展。”印奇說。 (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平——造出大船向遠航
“船舶行業是技術密集型、人員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重工業行業,造船需要有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持續不斷的創新精神。”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天津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平說。
從一線調試員做起到任職項目經理組織船舶建造,再到如今成為企業負責人,40歲的朱平已在船舶建造行業深耕了17年。他在工作中始終保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帶領團隊先后完成風帆巨型原油船、智能巨型原油船和綠色生態巨型原油船等多項船舶建造工作,助推巨型原油船技術革新。
2022年12月,朱平成為中船天津公司負責人。當時,中船天津公司成立剛滿1年,缺技術、缺人才、缺經驗。朱平以技術創新為抓手,帶隊前往先進船企調研交流,引進高效的作業流程和先進的技術及設備,以點帶面推進生產技術轉型升級,帶領企業邁上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2024年1月,受國際航運市場等因素影響,客戶希望中船天津公司比合同期提前兩個月實現船舶完工交付。朱平得到消息后立即響應,全力組織生產建造。2024年3月28日,船舶以提前合同期140天的成績順利完工交付。
“與朱平的合作一直都非常愉快。他是一位優秀的船舶建造者,在項目管理上更是展現出過硬的業務素養。”地中海航運公司駐廠經理亞歷克斯說。
“專注、嚴謹、肯吃苦,是船舶行業技術人員都應具備的品質。我要勇做創新試點的先行者,做甘于奉獻的奮斗者,做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篤行不怠、逐夢前行,用奮斗之姿態、奮斗之汗水,為祖國的造船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朱平說。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浦東海事局海區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詹春珮——乘風破浪展風采
身穿海事執法戎裝,戴著墨鏡和安全帽,“90后”姑娘詹春珮手持步話機站在船頭,指揮水手與駕駛臺密切配合,有條不紊地完成解纜、收纜等一系列船只離泊操作。
誰能想到,這位看著瘦瘦高高、安靜內斂的“90后”姑娘,已經在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輪工作了10余年,從見習生、三副、二副、大副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經歷過20多起海上重大搜救任務。目前,詹春珮已成為中國首位公務船女船長。
2013年,詹春珮進入上海海事局工作。恰逢那一年我國第一艘兼具海事監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輪列編。從入行伊始,詹春珮就有志于登上這條船。
對自己第一次操縱船舶的情景,詹春珮仍歷歷在目。“那次船長讓我指揮船舶轉向,我既緊張又激動,下舵令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的。”詹春珮說,航行值班期間,駕駛員直接執行船長的命令,掌握著整條船的航行安全。
詹春珮的成長離不開她對海洋事業的執著。2020年,詹春珮任職大副。同年,以詹春珮為領銜人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在“海巡01”輪成立。她說:“每位船員做好本職工作,我們就能保障船舶安全;每位工作室成員負責一塊專業領域,我們就能實現長板效應,在遠海搜救執法領域發揮更大效能。”
今年2月1日,詹春珮升任“海巡01”輪船長。“11年前我選擇了航海,夢想是成為一名船長,如今我實現了當初的夢想。船長不僅是身份、榮譽,更是責任和擔當。”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詹春珮帶領團隊,奮戰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海上安全的一線。 (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
陜西渭南綠盛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石宇鋒——青春澆灌農業夢
4月20日,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的官道鎮糧食生產綜合服務基地開工建設。“這是一個有著農田耕種管收烘儲全產業鏈的糧食服務基地,建成后將為農戶提供糧食晾曬、烘干、倉儲等服務。”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宇鋒說。
“90后”石宇鋒原是名軍人,2012年退伍后,回到老家,扎根農村發展。“提到農民,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但是時代在變,在我看來,農村有很多機遇,要用新思維、新技術去發展農業,建設農村。”石宇鋒說。
2016年,石宇鋒組建了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吸引來20名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人加入。“我們合作社為農民提供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務和菜單式服務,包括病蟲害統防統治、土地改良等,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作物產量。”石宇鋒說,他還帶領合作社不斷探索新的路徑,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如今,從種植到植保、田間管理等,合作社的產業鏈條逐步打通。截至目前,綠盛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已全程托管小麥2.7萬余畝、玉米1.3萬余畝。通過規?;洜I、機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近年來合作社托管的小麥畝均產量穩定在1200斤左右。“目前,合作社每年營業額達到800萬元左右。”石宇鋒說。
隨著在農業領域干出一項項成績,各種榮譽紛至沓來。石宇鋒先后獲得“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陜西好青年”等榮譽。
談起返鄉這些年的體會,石宇鋒坦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給了年輕人廣闊的舞臺。我要繼續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青春澆灌農業夢想,把農業當作一項有奔頭、有希望、有收獲的事業來做,把家鄉建成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石宇鋒說。 (經濟日報記者 雷 婷)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