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偷偷要色偷偷中文无码,国产精品农村妇女α片,精品亚洲国产中文品香蕉在线

中國新報中文網

導航菜單

三中全會前瞻 | 把好金融資源集聚方向 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
07/15
16:13
大公報
分享

  圖:專家建議,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推動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圖為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觀眾體驗一款數字空間APP。\中新社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開啟了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金融改革事關高質量發展。專家表示,未來要推動金融資源真正集聚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下一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要鼓勵金融機構差異發展、錯位競爭,壯大股權投資和耐心資本,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金融土壤。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為金融改革開放指明總方向。6月19日陸家嘴論壇上,新一屆金融管理部門主要領導第一次集體亮相。央行行長潘功勝公布貨幣政策新框架,淡化數量目標,重提利率走廊,央行接連推出“借券”、臨時隔夜回購操作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調控框架改革已悄然啟動。中國證監會公布科創板改革8條措施,抓緊研究謀劃資本市場改革一攬子舉措,支持耐心資本發展的創投17條落地,資本市場改革亦密鑼緊鼓推進。

  服務實體經濟 提高融資效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近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的長安講壇上發表演講指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后,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基礎邏輯、主要任務、發展方向、發展重點都發生了變化。中央對于金融業的要求,首要的是履行其功能,即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技創新、支撐“一帶一路”、支持產業政策。“要推動金融資源真正集聚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上來,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金融服務需求,是否贏利應放在第二位考慮。”

  李揚特別提到,金融強國的中國特色之一是人民性,人民性指的是金融要為人民服務,從功能上分析,金融的人民性就是要助力公平分配。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減少金融壓抑的同時防止過度金融化,防止金融業墮入自我服務的泥沼,需要進行大量的體制機制改革。而從金融結構看,中國金融體系規模已經很大,但資金配置不均衡,融資結構不合理。“關鍵是提高融資效率,重點解決資金‘苦樂不均’和‘錢多本少’、‘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

  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建議,首先要推動大中小型銀行機構差異發展、錯位競爭,鼓勵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做強”“做優”,提高綜合化經營程度;政策性銀行需加快實施“分類分賬改革”,加大政策性金融服務國家戰略和推動關鍵產業轉型力度;督促中小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優化股權結構,遵循屬地原則,服務當地中小企業和個人“做精”、“做專”,避免盲目擴張。

  鼓勵股權投資發展 壯大耐心資本

  另一方面,應鼓勵股權投資發展,切實培育新質生產力。宗良建議,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為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供適配融資資源;大力發展風險投資,研究制定鼓勵風險投資“投早、投長、投硬”的稅收優惠政策,可按照投資時間長短,制定差異化累進退稅制度;引導資本市場以長期價值為導向,持有成長周期較長但遠期發展可觀的企業,壯大耐心資本規模,進而打造多層次、差異化的金融體系。

  建設金融強國,需有效防范新形勢下的潛在風險。宗良指出,目前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中小銀行機構、地方債務及對外開放等領域。未來需要持續推進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大對房地產市場存量資產處置力度;對地方債,建立統一透明的債務監管制度框架,避免一邊化解一邊新增,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逐步緩釋債務壓力。

  推動資本市場擴容 放寬保險資金入市比例

圖:2023服貿會上,展臺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一款自主設計的視頻銀行。\新華社

  最近一段時間,內地資本市場改革動作頻頻。新“國九條”落地,證監會與有關方面一道,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別機制,落實并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中長期資金、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稅收政策……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牽一發而動全身”。下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應繼續要推動資本市場擴容,提升直接融資比重;要繼續完善制度,吸引更多新增資金進入,強化市場預期,推動資本市場中長期化,提升中長期資金比重和股票資產占居民財富比重,推動國有金融保險機構考核長期化,引導機構投資者踐行長期、價值投資,避免投資行為短期化。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入市比例,為股票市場提供穩定的中長期資金,推動形成保險業與資本市場發展相互促進的格局。

  宗良強調,資本市場改革要發揮市場的力量,提升資本市場市場化水平,使資本市場成為優勝劣汰,促進市場競爭的平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增強股票市場的包容性;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簡化退市程序,拓寬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多元化退出渠道;暢通不同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轉板渠道,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此外,要豐富資本市場避險產品,增強資本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進而推動國際股票、債券指數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的權重。

  完善人幣跨境支付系統 港離岸市場迎機遇

圖:擴大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跨境試點。圖為交通銀行展示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中新社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認為,在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及金融強國建設的總體部署下,中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深化。一方面,深化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以便利化跨境投融資環境將國際資本“引進來”。以更大力度推進在市場準入、外資負面清單、服務業開放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度,鼓勵外商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另一方面,完善金融機構全球化布局,引導金融機構緊跟“一帶一路”、RCEP等戰略導向,在與中國經濟聯系緊密、雙方貿易與投資活躍的國家或地區加快業務布局;鼓勵金融機構協同出海,搭建集融資、結算、交易、咨詢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香港等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豐富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種類,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建設,把握貨幣數字化變革機遇。同時,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高國際金融規則治理能力。

  制度性系統性金融開放繼續提速

圖:第六屆重慶“西洽會”現場,展商與外國嘉賓交流。\中新社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金融業準入負面清單已清零,銀行、證券、保險業外資持股比例和業務范圍大幅度放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渠道不斷擴大,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穩步提升。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此表示,下一步,開放與審慎并重,將穩步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制度性、系統性的金融開放將繼續提速。

  宗良認為,當前中國金融業國際化水平與經濟開放水平仍有差距。2023年,中國國際投資資產和負債規模分別為美國的27.7%和12.3%,遠低于中國GDP占美國GDP比重,反映出中國利用全球金融資源規模有限。

  中國的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步伐落后也于企業,目前中國投資者在境外設立企業覆蓋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但中資金融機構僅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點,且以銀行為主,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較少。

  推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圖:第十七屆深圳“金博會”吸引數百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參展。

  “互換通”

  推動人民幣債券成為離岸合格擔保品,作為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格抵押品和“互換通”保證金。截至2024年6月末,“互換通”共有20家境內報價商、63家境外投資者參與,累計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4000余筆,成交量超過2.4萬億元。

  “跨境理財通”

  推出并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截至2024年4月末,“跨境理財通”共有67家銀行,11.1萬名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9.94萬筆,金額507.24億元。

  人幣債券投資

  人民幣債券投資吸引力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5月末,共有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28家境外投資者入市投資,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總量達到4.27萬億元。

  內地金融業持續擴大對外開放

  金融業準入負面清單已清零

  銀行、證券、保險業外資持股比例和業務范圍大幅度放開,已有多家外商控股券商成立,首家外資獨資的人身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和期貨公司均已落地,評級、支付等領域允許外資進入。

  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渠道擴大

  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中日ETF等先后開通,滬港通、深港通取消總額度限制,大幅提高每日交易限額,成為外資投資中國的重要渠道;A股和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先后被納入多個重要國際指數,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大幅提升。

  人幣國際化取得重大進展

  2016年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權重(10.92%)僅次于美元和歐元、高于日圓;人民幣占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份額突破2%;人民幣大宗商品計價結算實現突破。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下一篇:最后一頁

頻道總排行